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什麼劉秀叫“成語大王”?


  說起漢朝皇帝,好像西漢的皇帝要比東漢皇帝更廣為人知一些,不過東漢皇帝中也有一位文武雙全之人,他就是漢光武帝劉秀。要不是劉秀起兵將王莽擊敗,可能漢朝就要提前結束了,劉秀通過長達12年的統一戰爭,最後徹底結束全國的割據勢力。劉秀繼位後,推行了不少良政,慢慢恢復經濟民生,迎來光武中興時期。劉秀還被稱為是“成語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二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開國皇帝大都奮發有為,在風捲如畫的歷史長廊裡熠熠生輝,自帶光芒地引領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其雄才大略不亞於秦皇漢武。他於公元前5年出生於濟陽,公元57年駕崩於洛陽,卒年62歲,創下哪些巔峰紀錄?

  (一)從起兵到稱帝只用了3年時間

  劉秀原本是皇室之後,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了劉秀的父親劉欽這一輩,已遞降為濟陽縣縣令了。

  說真的,實在是一代更比一代苦啊。

  劉欽在劉秀9歲時,便死於南頓縣令任上。劉秀很早就成了孤兒,一介布衣,一枚普普通通的“屌絲“。

  所幸,劉秀在南陽務農為生的叔叔劉良領養下,得以成長。

  但這樣反差很大的經歷,使得劉秀較早懂事,自幼勤於農事,很會幹農活,養成了謙虛謹慎、穩重多謀的性格。

  公元22年,劉秀27歲。時逢王莽取代西漢建立新朝,驕橫的王莽盲目推行改革,又遇大災,以致天下大亂,赤眉、綠林等農民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見機會降臨,在南陽的劉秀即與其兄劉縯一道,帶領宗室子弟隨之起兵,舉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大旗,一路所向披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反抗王莽的新生力量,史稱“舂陵軍”。

  次年,戰場上翩若蛟龍的劉秀與其兄劉縯一道加入了綠林軍,奉西漢宗室劉玄為更始帝。劉秀受封太常偏將軍,不久,劉秀在讓天下大驚的昆陽大戰中立下首功,一舉覆滅王莽百萬大軍。

  因此軍功,劉秀得以晉升武信侯。

  不料,一個悲痛的消息卻傳來,在宛城之戰中取得勝利的兄長劉縯因不服皇威而被劉玄殺害。

  噩耗沒有讓劉秀驚慌失措,善於隱忍的性格使他強按下心中的仇恨,還謙恭地趕回宛城向更始帝劉玄代兄謝罪,劉玄一高興,就沒斥責劉秀。不久,便傳令劉秀北渡黃河,去河北招撫義軍。

  劉秀到河北後,在“老鄉團“鄧禹、耿弇、吳漢等當世精英的輔佐下,很快攻破邯鄲,擊殺王郎、謝躬等人,順利接管幽州。

  公元25年,劉秀髮兵迫降銅馬義軍,“跨州據土,帶甲百萬“,勢力迅速擴展壯大,可以向劉玄公開決裂後,遂在河北鄗城建立後漢(也就是東漢),史稱光武帝。

  “一介布衣“劉秀從27歲起兵,到30歲稱帝,只用了3年時間,堪稱驚天“逆襲“。

  (二)翦滅群雄用了12年時間

  劉秀稱帝后,當時天下還很混亂。劉玄的更始政權還沒剿滅,赤眉軍在長安擁立劉盆子也建立了建世政權,進逼關中,還有劉永、張步、董憲的部隊以及割據隴西的隗囂、成都稱帝的公孫述等等,這些都威脅著劉秀的後漢這一新生政權。

  善於抓住戰機的劉秀沒有硬碰硬,而是採取“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各個擊破“的戰術平定天下。

  根據當時的形勢,劉秀決定避開鋒芒,於當年十月還都洛陽,趁更始、建世兩大集團火併時,派名將鄧禹、馮異西入關中,侯進屯新安,耿弇屯宜陽,以觀時變。

  在赤眉軍殺掉更始帝出走遊擊作戰時,劉秀迅速安排鄧禹等人拿下長安;當赤眉軍南下宜陽時,劉秀親率大軍,與崤底之戰取得勝利的馮異等人會合,夾擊迫降赤眉主力,一時聲威大震,令敵軍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