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615 嶺南‘流賊’

話說讓所有貴族不約而同心生忌憚的所謂‘嶺南流賊’,大楚的官方是這麼給他們定義的——





這些都是反叛的奴隸,試圖反抗自己的主人,攜帶少量且殘破的武器,在大楚軍隊一輪輪的圍剿之中,只能逃亡嶺南苟延殘喘。





雖然他們時常還要寇掠楚國南部的村鎮,但是早已成不了什麼氣候。





咳!





上述都是楚國給出的官方定義——但是,這群‘流賊’的真實背景,其實遠沒有這麼簡單!





事實上,這些人非但不是什麼低賤的奴隸,反而還都是貴族!





只不過,不是楚國的貴族……





……





眾所周知——楚國最開始只是一個極小的子爵邦國,封地不過幾十里而已。能有如今這麼大的疆土,乃是歷代楚國先祖奮發有為、攻取鄰國的結果!





楚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這才從一個小國,發展成雄踞南方的大國。





這期間,被楚國曆代先王對外擴張所攻破的敵國,不下幾十個。





至於其他連國名都沒有、也不服從周王室管轄的那些小氏族、小城邑……更是數都數不過來!





楚國的先王們為了維穩,於是給這些被滅國的貴族保留了相當大的特權——准許他們保留封地、保留在封地的財稅權、保留一定的私兵部曲、甚至於保留先祖的宗廟和牌位。





總之,只要這些貴族願意宣誓效忠楚國、支持楚國……那麼便留給他們相當大的自治權。





在這樣的寬鬆政策下,大部分被楚軍滅國的貴族,都搖身一變成為了楚國的貴族。





舉個例子——七年之前,楚國剛剛攻滅四分五裂的越國時候,那位曾經為楚人效力的帶路黨‘餘復君’,在戰後便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自己曾在越國的封地和權力、軍隊。直到推恩令之前,餘復君在楚國境內的東南方向,一直都是分量極重的一方大佬。





像是餘復君這樣的例子,在楚國以往幾百年的歷史中,不下千百個。





而在楚國持續的對外擴張中,這些新加入的貴族,不但有效地保證了新擴張地盤的穩定,至少保障了沒有叛亂……甚至於在楚國不斷繼續進行的對外擴張戰爭中,他們奮勇效力,為楚王室立下赫赫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