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615 嶺南‘流賊’





幾十年上百年過去,這些新加入楚國的貴族家族不斷和楚人、楚國王室聯姻……基本已經被楚國完全同化。





當然,這樣的政策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弊端——





譬如老貴族保留的勢力很大、話語權很重、導致楚國的內耗嚴重……和秦國齊國魏國等高度集權的王國相比,楚國更像是一個‘合眾國’,政令繁雜不一、貴族權柄極重,他們聯合起來的時候足以更改法律、誅殺吳起……甚至能逼迫楚王退位。





當然,上述這些弊端,現在正被‘推恩令’及一系列推行的新法逐步瓦解。





言歸正傳——所謂嶺南‘流賊’,實則便是在楚國曆代先王的滅國戰爭中、殘餘的那些不願歸附楚國的貴族。





拒不歸順的原因也各自不同——有可能是心懷故國的忠臣、有可能是當年在抵禦楚軍時候殺得太猛以至於被楚國下達必殺令、或者只是單純地想要提高投降的價碼……





在楚國的官方宣傳中,這些流賊朝不保夕,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但實際上,這些流賊本就是大家族大貴族,縱然故國被滅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經歷了數代人的變遷——可他們在南部仍有人望,且仍然在當地擁有不小的勢力。





甚至於部分流賊,和楚國的貴族們都有著遠房血緣關係……即便在現在,也和南部的不少地方官眉來眼去。





歷代楚王深以為頭痛,曾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圍剿,奈何這些流賊在南方根深蒂固,又有親朋好友作為地方官為他們通風報信,以至於大軍進剿屢屢失利。





再到後來,索性也不管他們了——反正這些流賊充其量也就是在周邊的小城邑打打秋風,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





不過,這次熊午良提出‘嶺南拓荒團’——這些流賊,仍然是最大的威脅!





話說回來——熊午良畫的餅實在太誘人,即便前路艱辛,也足以讓人怦然心動了!





“嶺南拓荒,實乃振興家業之天賜良機。”屈銘回家之後,對著府中的晚輩如是說道——





“就算奪不到礦產、香料、優質稻種等等……就算那裡的土地並非一年三熟……哪怕只有一年兩熟!也是絕佳的肥美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