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


  堂堂的閣老在南直隸總督的身份下地方,只是誰能想到竟然遇刺,充分暴露出江南官紳集團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大明王朝借鑑前朝的經驗和教訓,尊孔而尚儒學,以江南的士大夫為王朝的根基,但並不能成為江南官紳持寵而驕的籌碼。

  即便大明王朝將都城遷到北方,但那是王朝為了更好地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卻不能成為你們因山高皇帝遠而無視朝廷的理由。

  偏偏地,現在江南的官紳集團不僅抵制朝廷的政令,而且還敢於在暗處對派下地方的閣老欽差下黑手。

  “賊不在外,在江南也!”

  朱祐樘一直以為華夏走向強盛的敵人在外部,只是現在才突然間發現,這江南階層才是大明的第一大毒瘤。

  大明建國已經一百餘年,自己這位皇帝在位亦是將近五年的時間,但誰能想到現在的江南官伸集團已經無君無父。

  在藉助地理優勢積攢了財富後,江南官紳集團便千方百計地壯大己身,不僅一起聯合逃稅漏稅,甚至完全不打算向朝廷納稅。

  只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有限,而朝廷的開支往往都是固定的。一旦從你這裡討不到稅,只能從別人彌補回來,但往往會擠掉別人的生存空間。

  在原來的歷史中,大明之所以最後走向滅亡,很多程度就是朝廷無法從富裕的江南官紳階層徵到稅,結果導致全國因財政問題而徹底陷入混亂中。

  正是如此,大明王朝原本不至於倒在北方鐵騎之下,但奈何江南官紳集團的自私自利害了整個民族。

  時間撥回到現在,而今的江南官紳集團成為了目前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如果朝廷的廢銀令是因為侵害到他們切身利益,所以才會選擇抵抗,這或許還能夠讓人比較容易接受。

  但當朝閣老以欽差的身份前往江南,結果差點在前往蘇州的路途中丟掉性命,這簡直就是一種對朝廷的一種赤裸裸的挑釁。

  “陛下,請息怒,當心傷了龍體!”劉瑾看到處於盛怒中的朱祐樘,出自忠誠便認真地勸阻道。

  朱祐樘端著茶盞送到嘴邊,卻發現已經涼了,便讓人安排新茶送過來,但亦是已經慢慢冷靜下來。

  雖然江南官紳集團敢動王越讓他十分生氣,但知道光生氣解決不了問題,現在需要拿出可行的方案。

  不久後,幾個太監紛紛前去六部傳召。

  朱祐樘在召見少數重臣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在養心殿直接面見,亦是時不時介入他們的討論中。

  內閣現在留京的閣老是首輔劉吉和次輔徐瓊,這兩位的值房安排在外面,所以只需要宣召一聲便能進來。

  六部位於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得到傳召的時候,工部尚書賈俊、兵部尚書劉宣、刑部尚書劉忠和戶部尚書何琮第一時間前來。

  “發生什麼事了?”

  “不清楚,想必事情不會小!”

  “你們都別瞎猜了,咱們一起進去面聖吧!”

  ……

  幾位重臣剛剛在外面碰面,便已經知曉必定是出了大事,否則皇帝不會將他們這幫重臣一起召見。

  跟朱祐樘所宣傳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般,弘治做事素來都十分務實,從來都不會無緣無故將他們叫來。

  劉吉整個人顯得越來越沉穩,面對正在猜測的兵部尚書劉宣等人,便領著大家一起前去拜見召見他們的弘治帝。

  “王閣老遇刺?”

  “誰如此膽大包天?”

  “江南當真是無法無天了!”

  ……

  在得知王越前往蘇州的路途遇刺,即便是劉吉震驚地瞪起眼睛,在場的六位重臣不由得憤怒起來。

  雖然去年江南一些官員出現意外,但他們亦不好胡亂猜測,畢竟有可能這確確實實是一種意外事件。

  王越此次以閣老的身份奉旨南下,且不說王越貴為內閣閣老,而且還是欽差般的身份,結果竟然遭到了暗箭。

  至此,江南官紳集團的問題可以直接上升到幾個檔次,甚至成為他們大明朝廷最需要著手處理的問題。

  “都說山東出刁民,我看這江南更是龍潭虎穴了!”

  戶部尚書何琮在擔任山東總督期間,雖然亦遭到地方勢力的針對,但終究不敢暗自下絆子,卻是沒有想到江南竟然敢對堂堂的欽差閣老下毒殺,亦是矛頭指向江南官紳集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