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二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


                 與海外的動盪不同,華夏又迎來一個安穩的一年。

  賢君弘治的全國清丈田畝和刁民冊收到了奇效,大量的隱田被查了出來,大量的逃稅之人遭到了懲罰。

  雖然朝廷並沒有實施減稅政策,但壓在廣大底層百姓心頭的不公消失,這對他們便已經是最大的鼓舞。

  特別大明王朝重拳打擊銀貴銅賤米賤的問題,雖然有些地區還在繼續神話白銀,但各地的米價已經迴歸合理的水準,亦讓廣大的百姓從中受益。

  今年是一個好年份,各地都迎來了一場久違般的大豐收。

  微風拂過,稻穗似波濤般翻滾,發出沙沙的細響,宛如低吟淺唱的樂章。遠處的村莊升起裊裊炊煙,與碧空如洗的藍天交織成一幅寧靜而祥和的畫卷。

  前些年先是遭到乾旱的考驗,又遇黃河水患,甚至今年夏天還迎來小規模的蝗災,但上蒼終究是公平的——雖然不會一直大豐收,但亦不會年年災害不斷。

  只是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裡,大明王朝最大的事件是皇帝南巡。

  “御駕南巡,國事如舊,內閣票擬急遞御前,六部要章由通政司密匣送達,呈請聖裁,朝廷行政體系高效有序。”

  經過這五年的時間,雖然京城免不得還有隱藏勢力,但現在朝廷已經牢牢由帝黨把持,自然不可能出現什麼大事。

  在朱祐樘離開後,北京城便暫時沒有君王,但兩京十三省的奏疏轉呈到朱祐樘那裡,其實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按說皇帝南巡,這種要花費大量錢糧的行為,文官集團必定紛紛跳出來阻攔,但此次內閣和六部沒有聲音,那些科道言官亦是沒有聲音。

  除了弘治皇帝日益劇增的權威外,跟江南官紳集團一直阻撓禁銀令亦是有所關連,很多科道言官反倒希望皇帝南下。

  現在禁銀令實施困難重重,而弘治銀元在江南流通不暢,結合朝廷拐賣婦女至海外的政令受阻,他們都知道皇帝此次的做法並沒有錯。

  江南離京城著實是太遠了,是該讓他們知曉大明天子的存在,而國家政令亦不能在江南無法實施。

  當然,他們其實知道這個事情在最高會議幾乎是全票通過,他們這些小角色沒有充分理由跳出來反對其實是徒勞。

  早在一個月前,皇帝的滷薄大駕已經離開北京城。

  北直隸的百姓得知皇帝出行,附近的百姓已經是聞風而動,卻是紛紛想要遠遠參拜這位賢君弘治帝。

  在官紳集團的眼裡,弘治是徹頭徹尾的暴君,是一個不願天下太平的昏君。

  只是對底層的百姓而言,弘治即便是在位僅僅五年,但給予他們的恩惠是一輩子都無法償還,是他們吃飽穿暖的救世主。

  朱祐樘乘坐金輅大車而行,後面則是靜妃等幾個隨行的嬪妃,最前面是常經帶著金吾衛開道。

  此次南下,事關帝王的安危,故而京軍亦是隨行伴駕。其實花費的大頭還是糧食和住宿,不亞於一場小規模的戰事。

  不過現在大明的財政十分的健康,特別各地收上來的稅越來越多,而白銀打下來對稅收以糧食為主的朝廷財政其實是正向的。

  百姓們只敢遠遠地觀望,不敢有絲毫越軌之舉,卻是不斷傳來一片片山呼萬歲之聲。

  趙老四居住在北郊,自從得知皇帝南巡後,亦是趕過來遠遠看到御駕上的年輕帝王,眼睛當即噙著淚水遠遠跪拜帝王。

  若不是這位帝王鼓勵他種棉花,亦不是這位帝王對他們輕賦稅,他哪裡有這裡子孫滿堂鋤田樹下的好日子呢?

  從通州碼頭,這艘產自天津造船廠的皇船緩緩行駛在河面之上。

  朱祐樘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乘船,而今站立寬大的甲板欣賞兩岸的風光,還有眼前這條清澈的河流:“此處便是會通河吧?”

  “陛下聖明,元人取巧於海道,然大宗令工部一力貫之,引汶水北流集於臨清御河,助京杭大運河再延四百里!”謝遷隨行伴駕,顯得小心翼翼地道。

  因在《明》刊總編位置上表現出色,他不僅獲得了天下士子的敬仰和稱頌,亦是慢慢贏得皇帝的重視。

  此次他隨行伴駕南下,雖然他還不是閣臣,但一些奏疏將會由他來票擬,已經算是一個準閣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