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二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

  若是此行表現出色,皇帝再來個心血來潮,那麼他入閣將不再是夢,那樣便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正是如此,他此次南下亦是做足了準備,爭取成為皇帝身邊的百科全書。

  朱祐樘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今年的漕糧總額預計是多少?”

  因皇帝出巡,此次的河面是一艘漕船都沒有。

  其實京杭大運河的使命從來都不是課本上促進南北經濟繁榮,對於整個王朝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是解決北糧不足的問題。

  跟陸運相比,水路的便利性大大的提高。

  只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成本永遠都是運輸成本,即便大明擁有京杭大運河,運糧的損耗都在八成以上。

  不過這種南糧北調的情況,現在已經有所改變。

  在收復建州後,大明推動了東北的開發,現在東北糧倉已經逐漸成型。加上引進朝鮮米,導致北方的糧食問題得到極大的緩解。

  原本每年都需要至少四百萬石的漕糧北上,但現在漕糧已經減少了一半,而弘治朝的目標是三年內將漕糧降至一百萬石以下。

  至於釋放出來的大批勞動力,戶部已經著手準備成立大明物流商號,主要負責南北間的貨物運輸。

  “臣……臣不知,臣這便詢問於戶部!”謝遷心道皇帝還是務實啊,卻是紅著臉吞吞吐吐地道。

  朱祐樘瞥了他一眼,卻是淡淡地道:“謝師,你跟朕無須如此緊張!這並非要緊之事,戶部一直在努力合理調低漕糧的需求量,只要他們能夠三年內將漕糧降至一百萬石以下,倒不需要給戶部施予太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帝王,既要給下面的人施予壓力,亦要適當體恤臣子。

  戶部尚書何琮雖然沒有李嗣那些資深的理財能力,但亦是一勤勤懇懇的小老頭,一直在努力做著實事。

  其實不需要施壓,單是自己此次南巡,他便已經不敢弄虛作假,而是會老老實實將漕糧的總額慢慢降下來。

  帝王出行,自然沒有人敢阻攔。

  至於會不會出現刺客,數萬護衛軍不是吃素的,別說是近身,離皇帝一里外都已經被查得底朝天。

  出了北直隸,便進入了山東地界。

  洐聖公孔宏泰已經先一步來到臨清州,只是臉上帶著幾分的沮喪。

  十里人家分兩岸,層樓高棟入青雲。

  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

  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

  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牆萬斛來。

  臨清不僅坐落在運河的中樞,而且一半以上的山東舉人出自臨清,導致這裡文氣興盛和商業繁榮,算得上是山東第一城。

  正是看到這座城市的繁華,朱祐樘於弘治二年親自將臨清縣升為臨清州,領館陶縣、邱縣,屬東昌府。

  朱祐樘在臨清城僅僅逗留一日,而洐聖公孔宏泰當晚便哭著求見。

  “陛下,要不還是見上一面吧!”謝遷伴隨左右,卻是說出自己的想法道。

  朱祐樘知道人還是得見,卻是忍不住感慨道:“當著朕的面,每個都是忠君愛國的賢臣,但私底下都幹了些什麼?”

  雖然明太祖對孔聖人並不感冒,但亦是規定給其祭田二千大頃,佃戶五百戶,讓孔氏子弟無賦役之憂,以供廟祀。

  只是孔家憑藉自身的底蘊,對周邊的田產進行了兼併,而今粗略估計坐擁百萬畝良田,成為了山東最大的地主。

  現在這個錚錚鐵骨的孔家已經成為了妥妥的毒瘤,在地上是兼併田產的大地主,對朝廷選擇進行隱田避稅。

  現在隱田逃稅的事情被查了出來,自然是要榮登刁民冊,成為大明王朝如今級別最高的刁民冊成員。

  “陛下,陛下,臣請革職山東巡撫王霄,還請您為我們洐聖公府做主啊!”洐聖公孔宏泰來到御前,便哭著鼻子叫屈道。

  謝遷站在旁邊打量這個鬍鬚花白的中年男子,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

  朱祐樘看出對方是個戲精,卻是無動於衷地道:“難道是王霄冤枉你了,你們洐聖公府並沒有隱田?”

  “不……不是,只是他將洐公府添上刁民冊,這……這分明是想讓我們洐聖公府難堪,令天下人恥笑!”洐聖公孔宏泰想到刁民冊對聲譽的損害,頓時恨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