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洋牌,崛起吧!


                 奉天殿內,突然陷入短暫的沉默。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重臣都愣住了。

  若提到四書五經,他們可謂是口若懸河,可以說上三天三夜。現在跟他們要探討地理知識,哪怕暹羅在哪裡都根本不清楚,更別說暹羅旁邊的國家是哪個了。

  “正是緬甸地區!”王越看到竟然這麼多重臣一副便秘的模樣,顯得無奈地揭開答案道。

  其實並不是他知識多麼淵博,而是當年率兵進攻黎朝的時候,對整個中南半島的勢力都進行了研究。

  中南半島的東線是北越、占城和南越,而西線的強國是暹羅和老撾,還有正是已經處於分裂狀態的緬甸地區。

  這海外的夷國顯得十分的奇妙,說他們離得遠確確實實如此,但兜兜轉轉發現很多其實都是熟面孔。

  劉瑾微微一笑,先對王越恭惟了一句,而後指向西洋的另一邊介紹起來:“若從緬甸沿海岸線往東的話,則很快可以到達天竺!”

  啊?竟然到天竺了?

  吏部尚書李裕等重臣再次被震驚,顯得有點不可思議地瞪起眼睛。

  得益於唐三藏取經的故事,而今大家都知曉絲綢之路上的那個神秘的古國——天竺,那個佛教的起源之地。

  現在突然聽到天竺竟然能如此之近,讓不少官員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原以為天竺離大明十萬八千里,但經過這般講解,敢情兩地離得並不遠。

  相較於陸地上的種種險阻,海洋的困難無疑要小上許多,敢情從海洋更容易到達那個要歷盡艱難險阻的天竺。

  到了這一刻,很多重臣都不得不拋棄以前固有的陸地觀念,而是用一種全新的目光審視這神奇的海洋。

  劉瑾用硃筆在地圖上劃出一條直線,神秘一笑:“若咱們從雲南修一條道路到達緬甸沿海城市,諸位大人能否發現一些東西呢?”

  這……

  不少重臣完全跟不上節奏,再度面面相覷起來。

  只是跟剛方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所不同,經過劉瑾的這一番講解後,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一點眉目。

  “陛下意不在緬甸一寸一尺之地,而是意指印度洋?”

  農業部尚書劉忠的眼睛認真地盯著那一條用硃筆畫出來的線段,顯得若有所悟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道。

  既然緬甸並不存在金礦銀礦,而今劉瑾在陛下的授意下,點明瞭緬甸跟西洋相通,那麼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雖然他心裡覺得投入五百萬兩的做法耗資過大,但想到眼前帝王的雄心,似乎一切都能夠解釋得通了。

  東海帶來了數之不盡的銀礦,南洋亦擁有呂宋金礦,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成為大明海上貿易的對象。

  正是如此,他完全有理由懷疑英明神武的皇帝並不是貪圖征服緬甸這塊土地的功績,而是想要通過緬甸兵臨印度洋。

  戶部尚書何琮等官員聽到劉忠這個觀點,亦是紛紛認可地點頭,但心裡並不敢十分肯定地望向這位雄才大略的弘治皇帝。

  其實他們心裡亦是存在著餘慮,足足五百萬兩的投入實在太大了。

  雖然弘治皇帝登基以來,幾乎每個決策都顯得英明,但事情證明亦會出現失誤的時候,弘治終究不是一個完美的帝王。

  正是這時,一個太監急匆匆進入大殿內。

  啊?

  在場的重臣看到這個突然闖入的太監,整個大殿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倒不是這個太監多麼的可怕,而是他的出現蘊含著另樣的意義。凡是召開最高會議,若不是十分緊要的事情,絕對不能進入這裡。

  現在這個太監竟然敢於闖入這裡,無疑預示著帝國發生了重大事件。

  正是如此,殿中的所有重臣瞬間緊張起來,眼睛緊緊地盯著那份呈送皇帝的急件,想要知曉上面的內容。

  朱祐樘自然知道太監闖入所代表的意義,但臉上並沒有出現過多的情緒。

  雖然他放緩了向東擴張的步伐,但不確定是日本是否會反撲九州島,或者野人女真主動進犯東北糧倉,亦或者蒙古那邊突然南下。

  朱祐樘看到郭鏞將急件轉遞上來,顯得不動聲色地接過急件。

  這一刻,整個奉天殿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

  倒不是所有重臣都害怕戰爭,靖國公李承慶是因軍功得到晉升,而今一點都不害怕這些勢力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