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洋牌,崛起吧!

  事實上,他這個國公想要得到世襲,卻是需要更大的軍功來證明自己,證明他靖國公能夠為大明王朝開疆拓土。

  朱祐樘在打開急件的時候,臉上露出一抹恍惚的神情。

  這……

  擅於察言觀色的戶部尚書何琮等重臣看到朱祐樘竟然是這種反應,頓時變得更加的緊張。

  朱祐樘緩緩放下手中的急件,眼睛由迷離轉而堅定地道:“天佑大明!據呂宋巡撫張遂剛剛傳回的急件,美洲總督劉璋攜寶種已經回到大明城,預計二月中旬便可到達天津!”

  足足兩年的等待,而今終於迎來了碩果,被自己寄以厚望的尋寶種艦隊終於順利返航了。

  “寶種?東海之外真有寶種?”

  “哈哈……原來太祖的夢都是真的啊!”

  “兩年了,天佑我大明,陛下乃千古一帝!”

  ……

  面對這個漸漸被人遺忘,甚至已經成為禁忌話題的寶種,現在不僅證實真的存在,而且劉璋竟然已經成功將寶種帶了回來。

  若說早前對皇帝的決策還有所質疑的話,而今劉璋橫渡東海帶回寶種,像是增補了皇帝身上最後一塊短板一般。

  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們如何不曉得寶種的價值。

  一旦糧食的產量上去的話,那麼華夏的土地不再僅僅只能養八千萬人,而是可以翻了好幾倍,從而讓國家的人口迎來大爆炸,更是可以讓更多的人從土地解放出來。

  當年以百萬計的銀兩投入,結果整整兩年都沒有消息,這讓大家不甘懷疑東海之外是否有大陸,而寶種是否真的存在?

  只是現在事情迎來了大豐收,劉璋從東海的彼岸帶回了寶種,而導演這一切的弘冶皇帝身上簡直散著聖光。

  千古一帝,而今恐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了。

  朱祐樘早已經知曉土豆、玉米和紅薯的存在,但想要將這種經濟作物從美洲大陸帶回來,無疑存在著種種變數。

  由於劉璋的艦隊失蹤足足兩年的時間,讓他不得不懷疑人已經回不來了。

  朱祐樘的內心瞬間被興奮填落,顯得欣喜若狂地吩咐道:“禮部,即刻在天津港張羅迎接事宜!”

  “臣遵旨!”禮部尚書張升感受到朱祐樘的狂喜,當即認真地表態道。

  朱祐樘將手中的急件放下,目光落到趙承慶身上:“靖國公,寶種一事關乎華夏興衰,有勞你代表朕前往天津港相迎!”

  此話一出,在場的重臣面面相覷。

  劉璋說到底不過是總督一級,而今竟然要委派堂堂國公代表皇帝相迎,這份待遇簡直是空前絕後了。

  要知道,當年劉忠花費數年丈量湖廣的每一寸田地,皇帝亦不過是相迎於正陽門。

  “臣領旨!”靖國公趙承慶認為劉璋確實值得這一份待遇,當即鄭重拱手道。

  朱祐樘迎著在場重臣的目光,亦是半開玩笑般道:“朕從江南歸來之時,東方高士為朕卜得一卦,預言朕今年多怒。呵呵……剛開年不久便聞得如此喜訊,天下之事,何值怒哉?”

  “天佑大明,陛下聖明!”王越等人會心一笑,自然不將東方道的預言當一回事了。

  朱祐樘的心情極好,便言歸正轉道:“朕之所以要開拓明緬公路,確如劉愛卿所言!明緬公路並不在緬甸地區,而是要將大明西南打通,連接印度洋!朕想跟諸位於有生之年,讓大明王朝東接東海,南臨南洋,西出印度洋,成為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諸位愛卿願助朕否?”

  接下來,新世界必將是屬於海洋的時代。

  跟傳統的交通方式相比,揚帆於大海才是科技,而科技代表著先進生產力。

  大明雖然東接東海,南臨南洋,但想要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僅僅侷限於亞洲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他之所以執著於西南擴張,將大明的觸手伸向正處於混亂狀態的緬甸地區,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印度洋。

  儘管按著傳統的海上絲綢路線,大明的艦隊從大明南端起航,繞過中南半島後,從馬六甲海峽可以進入印度洋。

  只是現在的航行技術存在不小的風險,而且所花費的時間要數月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很容易造成失控。

  以後世的霸主為例,因何英國會丟掉米國?

  雖然原因是多樣性,但跟兩地的距離存在著很大的關係。米國都已經搞獨立了,結果英國大本營還不知曉,更別提派出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