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七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


                 此詩一出,眾人紛紛拍手稱好。

  祝枝山比唐寅還要年長十歲,在科途上是屢敗屢戰,心性在千錘百煉中得到昇華,所以自身才華已經充分展露。

  唐寅受到這首詩的感染,抬頭看著十里亭外開得正盛的梅花,眼睛不由湧起一份追憶。

  此次他前去印度洋任職,雖然心裡擁有滿腔的報國志,但終究是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曉得還能不能看到如此美豔的梅花。

  只是感傷歸感傷,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堂堂的大太監汪直能去,數萬大明將士能在那裡長年駐軍,還有不少官員和書吏同樣被朝廷派遣到那裡就職,自己又怎麼能矯情呢?

  即便梅花看不到了,亦可以看印度的曼陀羅花。

  唐寅已經調整好狀態前往印度洋輔助汪直,於是轉移話題道:“祝兄,你此番能入職國子監,你的才華得以施展,實在可喜可賀!”

  祝允明跟嚴嵩一樣,屬於弘治朝擴招的受益者,一舉改變了他屢試不中的命運,在今年的春闈中同樣是金榜題名。

  雖然他的殿試排名十分靠後,但憑藉他自身過硬的藝術素養,亦成功進入國子監下轄的藝術學院任職。

  現在的弘治朝已經可以容納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再限於治國和治理地方的管理人才,而且亦給祝允明這種藝術性人才提供舞臺。

  詩文、繪畫和歌曲都是呈現著欣欣向榮的姿態,而建設師的地位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現在師資力量建設同樣是大明朝重要的一環。

  其實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國子監祭酒新建伯王華,雖然王華已經被釘在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上,但這位總校長已經是譽滿天下。

  即便是六部尚書,現在的地位未必能蓋得過王華,而王華在天下讀書人的眼裡幾乎是無人能敵的恐怖存在。

  現在大明朝廷有意成立教育部,將全國的教育資源進行融合,而師資力量亦將會登上政治舞臺,所以祝允明進入國子監藝術學院任職既要發揮所長,而前途同樣十分光明。

  站在身邊的幾個好友亦是紛紛朝著祝允明投去羨慕的目光,卻是知曉此人或許在政壇不顯,但在藝術領域必將有一席之地。

  “今逢明君,又得上官看重,此乃僥倖也!”祝允明更偏於平平淡淡的生活,嘴角揚起一絲微笑地道。

  其他幾個都是各有各的去處,既有跟唐寅和祝允明一樣進入官場的,但亦有兩個是落榜者打算返回南直隸繼續備考。

  命運的齒輪正在慢慢轉動,而各人有各人的命數。

  唐寅已經決定將自己畢生所學獻給朝廷,在喝過踐行酒後,便跟前來相送的祝允明等好友依依不捨地道別。

  他十分瀟灑地翻身上馬,揮手告別,僅僅帶著一個老僕,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另一方面,王守仁和嚴嵩亦是紛紛前去赴任。

  新科榜眼王守仁被安排進入南洋總督府,由於他本人親自率領艦隊探索澳洲,這份任命簡直是讓他如魚得水。

  探花郎嚴嵩的分配方向倒是讓人同情,這位新科探花郎竟然被分配到美洲大陸,這是最遙遠的官職分配。

  嚴嵩本人十分樂觀地接受這個安排,雖然南洋離大明最近,而印度洋總督府最強,但美洲大陸擁有黃金和皮草。

  若說最受皇帝和朝廷關注的地方,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美洲大陸,而他嚴嵩必將成為最為耀眼的政治新星。

  正是如此,在一些人同情的目光中,他乘坐火車前往天津,而後從天津碼頭搭上了前往美洲大陸的船。

  弘治十二年四月,這是一個十分熱鬧的月份。

  新鮮出爐的六百名官員紛紛奔赴各地就職,而他們都有了一顆建設祖國的心,想要協助皇帝開創大明盛世。

  其實不限於文舉,武舉同樣培養著大批的新科武進士,而這些人才亦是被派遣到海外的幾個總督府任職。

  現在海外各處的總督府有兵有糧,而且還有大明王朝最優秀的人才源源不斷地輸入,接下來必定變得越來越強大。

  大明現在的方針很明確,既加強世界海域的掌握,亦將優秀的人才派駐海外,從而培養出更有遠見的國家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