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祝福2


 中國人素來不習慣悲劇的結尾,就像《竇娥冤》那樣慘烈的戲文,最後總要陪一竇天章為女申冤、好竇娥賴父昭雪,好比慈悲者見不得塵世苦楚,或是苦命人歷經無數苦厄,所以總不願話本里的人物一樣不見天日。

 可是水鏡上祥林嫂的故事卻是一個徹頭徹尾赤裸裸的悲劇,無所避忌地在他們心上劃下一道大口子,隻言片語便是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如在目前。

 李家宅院裡,沉浸在故事中的李清照尚不及反應,和自家小姐一起看水鏡的侍女梅香已經下意識捂住嘴巴:

 “天吶……祥林嫂的婆婆竟把她賣給別人!”

 北宋風氣開放,雖然少見什麼寡婦守節的陋習,相反和離、再嫁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婆家總是做不到這一步的,祥林嫂的婆婆卻做出這等事,著實讓她大為意外。

 “真是個見錢眼開的老婦!”

 小丫鬟憤憤不平,從自己的思緒裡抽離出來的李清照收回目光,伸手將人拉住,眉心微蹙,憂心忡忡道:

 “便是再嫁,祥林嫂的丈夫和孩子竟又是沒了。幾遭苦痛,於一女子而言可謂滅頂之災。”

 微微一嘆,這樣悲慘的故事,她有些不忍聽下去了。

 唐朝。

 上官婉兒面露戚色,她生於清要門庭,家變時雖經歷潦倒、一識冷暖,但末了又入了武皇的眼,常在帝側,也曾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入眼丹墀瓊林殿,哪裡想世間會有這般悽慘的女子?

 “幼時孤苦,長成後命途又幾經變易,實在令人唏噓。”

 她眼睫輕垂,同樣一聲嘆息。

 另一邊。

 李白放下酒杯,對身邊的杜甫說道:“此人之運命,比之子美你詩文中那位石壕村的老婦,竟更令人不忍卒讀。”

 “是啊!”杜甫聞言目露感懷,“黎庶多悲,魯迅於話本雜說中亦能見天地眾生,倒是超邁我等良多。”

 “哀民生之多艱。”

 李白吟誦起屈子的詩句,瀟灑的仙人一瞬間染上塵世之悲:“時移世易,民生哀苦卻是一般無二。”

 作為最頂尖的一批文人,他們當然不會天真地以為魯迅只是單純杜撰了這樣一個故事。祥林嫂或是虛幻之人,但她一身所照見,必是當世種種。想到這裡,李杜二人的心也微沉了幾分。

 鄉野裡,先前還興致勃勃的農人村婦面面相覷,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淚。那種被文士看見寫進書中的欣喜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嘆息難過,為這狠心人寫的狠心的故事。

 可有的人又難免心有慼慼,故事裡的祥林嫂雖然苦命了些,但那些個波折,有些卻又是實打實在他們面前發生過的,如今看過來,倒像是照鏡子似的。

 他們或驚或痛,末了,不知是誰幹笑著說了一句:“那什麼迅哥兒,怎麼把這也寫成話本子。”

 卻引起更深遠的沉默。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心裡應該只有一個印象——慘。祥林嫂的一生太慘了,而這樣悲慘的故事,就發生在魯鎮這個普通小鎮裡。】

 水鏡上出

 現了一段課文,恰是那篇《祝福》的開頭,不少文士定睛去看。()?()

 魯迅的語言他們早感受過的,古今交融,眾人也看得慣。只見文章開頭正是一段舊曆年底的描寫,讀到這裡的蘇軾等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題中的‘祝福’,指的是新年的祭祀之儀。”()?()

 明朝。

 ▊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

 先前便對這題目有些生疑的施耐庵施耐庵同樣明悟般點點頭:“浙東舊俗有近年關祈神賜福之儀,送灶日即始籌備,除日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祝福。十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魯迅如此信手拈來,莫非是浙東人士?”

 他生出些漫無邊際的猜想,轉而憶起書中所寫之事,到底還是嘆了口氣:“祝福之夜人人歡欣,獨祥林嫂悽然而逝,悲意更深一層。”

 唐朝。


 白行簡自《水滸傳》後,對後世話本一直持學習的態度,是以看得尤為認真,一邊默唸一邊認可般點頭:“起首便能渲染一段情境,筆法老練至極。”

 “晚雲閃光、爆竹聲聲、家家祝福,倒是寫得熱鬧。”白居易也來鑑賞一回。

 對座的元稹默契地接過好友的話接著道:“然雲是灰白、天色陰暗、雪花團團,鎮中一團糟亂,熱鬧之景中又見沉鬱蕭瑟,竟讓人生出壓抑陰冷之感來,非是純然歲關盛景。”

 話畢,就見對坐的白居易向他舉杯遙遙相敬,顯然對這段補充相當滿意。

 “祝福之景既見熱鬧忙碌,又見隆冬衰墮陰冷,如此暗沉死寂之地,引人想見的自然不會是好的故事。”

 彷彿受到啟發似的,白行簡唸唸有詞的沉吟良久,忽然抬頭道,“用楚姑娘的話說,水鏡上這一段文字,是否就是後世所言的‘環境描寫’?”

 嗯.

 乍聞此言的元白二人對視一眼,回想起上一節課對“風雪”與“火”的闡述,再對比水鏡上的文段,似乎.確是如此?

 白居易忽然笑了起來,提起酒壺親自為好友斟上一杯,慢條斯理道:“看來微之已經深諳後世‘閱讀理解’之道。”

 剛剛那一段“熱鬧之中又見沉鬱蕭瑟”的解析,說得多好啊!

 發誓從好友眼中看出一絲揶揄之色的元稹在心裡呵呵:這可是你先開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