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24章 敵人學一步,我們多走三步

 這個處置,可以說成是劉備謙虛,不想為了自己的家事折騰,所以選擇了最經濟的傳達方式。

 但以車騎將軍、坐擁兩州的權勢地位,得嫡長子這種大事,送個六百里加急怎麼了?所以劉備顯然是在順帶敲打糜家:哪怕你們成了我嫡長子的舅舅,將來還是要好好聽子瑜的話辦事,子瑜說的就等於我說的。

 糜芳本人腦子反應沒那麼快,一時尚未盤算到這些關竅,但回去後遲早會想明白的。

 而旁邊的顧邵、陸議、陸績雖然都很年輕,但智商顯然比糜芳更高,已經聽出些端倪了。

 顧邵和陸績本來就是高度緊張,初次拜見要揣摩一下大領導之間的關係,僅憑這幾句話,就已看出劉備是不希望姻親過於強勢的。

 尤其顧邵在三人中讀經史最多,便心中暗忖:“主公和使君都特地勸府君‘注意身為姻親的體面,何愁不能永保富貴’,顯然是想到了本朝那麼多外戚最後驕橫跋扈的下場了。

 我朝中興以來,對功臣勳戚之後尤其優待。但那些功臣之後如若成為了外戚,往往結局比沒有成為外戚的那些分支更慘。河西竇氏出了多少外戚?最後哪個不是下場悽慘?

 哪怕是中興之主如光武帝那一代的外戚,陰皇后的弟弟陰就,最後也因為其子陰豐尚酈邑公主後、又好色爭執、殺了善妒的公主,最終陰豐被處死,陰就教子無方自盡。

 主公怕是已經在想,有朝一日真能成光武中興之業,定要善待功臣,不希望糜家兄弟像陰家那樣驕橫不法。”

 光武帝劉秀,已經算是古今罕有的馬上得天下並善待功臣的仁主了。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哪怕是不殺功臣的劉秀,最後如果遇到“功臣加外戚”這個雙重身份組合,也會難以處理。

 劉秀本人到死都沒對他老婆陰麗華的家人動手,但反而他兒子漢明帝劉莊繼位後,對自己親舅舅動手了,但他舅舅家也確實驕橫不法。

 這些都是距離當下最近的例子,畢竟就是“上一次中興”時發生的,非常值得糜家學習。

 年少的顧邵已經在想,聽說糜府君不太讀書,以後可找個機會暗示一下,把父親當年手抄的蔡公所遺《東觀漢紀某幾卷選本,不經意讓糜芳看到,然後自己讀一讀,讓糜芳不著行跡地自行吸取教訓。

 東漢本朝的事蹟,因為朝代還沒過完,所以並沒有整理成正式定本的史書。但本朝歷代大儒,都有參與《東觀漢紀的增補,把當代的事情一點點加進去。桓靈時蔡邕、盧植、馬日磾都參與過這事兒。

 而蔡邕早年獲罪流亡吳會十二年之久,顧雍拜他為師,以顧家的財力供養他,期間顧雍藉機手抄了恩師很多手稿。所以顧邵說他拿得出家父所抄蔡公遺稿,絕對是可信的。

 顧邵等人在那兒心中盤算,另一邊的糜芳已經急著擺宴慶賀,同時也是給諸葛瑾接風。

 諸葛瑾本來都沒打算先赴宴的,他今天來得早,還想趁著上午先視察吳郡這邊新造的造船廠。

 結果糜芳非要“慶賀主公得子”,這由頭諸葛瑾也不好不同喜,只能是什麼活兒都還沒幹,先吃喝上了。

 這對於糜家是天大的喜事,糜芳自然要在給諸葛瑾接風的規格上,再進一步加碼,什麼珍稀什麼昂貴就挑什麼上,這種場合也完全不需要擔心諸葛瑾怪他奢靡。

 海陸鮮珍擺了滿滿幾張長條案,酒過三巡,糜芳才想起一個問題,隨口請教:“不知主公可有給孩子起名呢?”

 諸葛瑾放下酒杯,誠懇回答:“尚未滿月,如何取名?只是先取了個小名,喚作阿泰。”

 諸葛瑾內心其實也很想吐槽這個名字,但沒辦法,這事兒劉備自己說了算。劉備自己是要“封禪天地/泰斗”的,古代對天要封北辰,對地要禪泰山。

 這孩子是長子,機緣巧合沒有對應北斗,就只對應泰山了,俗是俗了點,也沒辦法。

 好在將來學名還有救。古人最早是滿月時取學名,主流的到週歲時再取也不算晚。

 ……

 被糜芳糾纏折騰了一上午,該慶賀的也都慶賀過了,諸葛瑾終於有時間開始辦正事。

 午休過後,一行人再次來到華亭鎮上新造起來的船廠。這也是吳地這半年來最大的科技種田成果。

 這座船廠全力擴建,雖然才半年左右,但吳地本來就不缺造船基礎,當初在孫策治下時,當地就有船廠,正是顧陸兩大家族經營的。

 諸葛瑾為了趕時間,也就沒有選擇徹底另起爐灶,而是直接把顧陸兩家造民船商船的底子弄過來,再注入一些官方的技術和人力,做大做強——這個過程中,諸葛瑾也沒與民爭利,顧陸兩家依然以原本的底子入股,稍微佔兩成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