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24章 敵人學一步,我們多走三步

 畢竟先進技術才是主要的生產力來源,這個主次要分清,原有固定資產佔兩成不少了。

 諸葛瑾先走馬觀花看了一下,兩座新船塢的土建已經初具規模,船塢的長度都有三十丈以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尺寸都夠用了。

 糜芳也算出身海商家族,對船也是有點了解的,督造這些船塢時,他也過來看過,覺得這船塢有點過長了,此刻諸葛瑾親自來了,他也趁機問了幾個問題,解解惑:

 “此塢如此之長,不知將來造的船會何等巨大,驟然擴大這麼多,會不會冒進了?”

 諸葛瑾卻很有把握:“確實會再放大,但沒有你想的那麼大。未來的船,長寬比會更加狹長,長度可能提升一半,但寬度可能也就提升兩三成。”

 糜芳忍不住追問:“如今最大的樓船,重可三四萬鈞,此前我軍所造龍骨戰船,最多也就三萬鈞,只是更適合出海抗風浪、航速也快,並沒有比大號樓船更重。

 如今按新船的尺寸規劃,怕是要比最大的樓船還重數成,一旦漏水,或是因為過於狹長而折裂,損失怕是難以承受。古人造船,並不是沒本事造得更大,只是更大會面臨各種不穩,險情難以盡料。”

 諸葛瑾聞言不由笑了:“你們現在還沒看出來,並不奇怪,因為才剛剛開了個頭呢。我既然敢把船造得更大更快,自然是有倚仗的。

 這個新船廠建成之後,我會撥付計吏和工匠潛心鑽研試驗,在造船時,沿著縱向以肋板完全隔斷水下艙室,確保前後方向上,任何一段艙室進水,都不會蔓延到縱向相鄰的艙室。

 傳統樓船、鬥艦無法如此施為,便是因為內部各艙需要交通出入,路徑複雜,就算板材防水工藝夠好,也無法徹底封死。龍骨船比傳統舊船更為狹長,本就適合在前後縱向上徹底分段。

 以後內層的防水隔艙板,也要按照船底的工藝標準,該打麻打麻,該浸潤桐油就浸潤桐油,讓麻纖發脹徹底堵死縫隙。”

 諸葛瑾看似揮斥方遒,說得頭頭是道,但其實具體他也不太會,只是知道科技史發展的大致走勢罷了。

 他此前搞出來的龍骨結構戰船,其實也就是把華夏的造船水平從漢末提升到唐初。但他也很清楚,從唐初那些龍骨船,到南宋乃至後來明朝中前期的福船,有個最大的差距,那就是宋以後的福船上了水密隔艙技術。

 一來船型越來越狹長,沿著前後方向徹底分斷艙室變得可能,二來龍骨加肋骨的結構越來越成熟,每一層的水密隔艙板都可以作為肋骨的延伸,或者說“直接把肋骨做成截斷整個腔體的橫隔板”。

 有了水密隔艙技術後,海船才真正敢離開海岸線,往遠海一點的地方航行,而不是始終小心翼翼貼著開,唯恐一點小意外漏水就完了。

 而且因為華夏近海、長江口南北的水文情況差異太大。以後江北東海、廣陵那邊的船廠,乃至遼東沓氏縣的船廠,都可以繼續造近海貼岸航行的船。

 水密隔艙也好,別的技術也好,那些近海平底船能稍微借鑑的,也儘量借鑑,也是一種技術實力和戰力的提升,打曹操時也有用。

 而類似後世福船的新船,可以越過交州提前去林邑國打探南方的物種。如果公孫度被曹賊拉攏,還可以將來等公孫度死後,確保追擊公孫康斬草除根。

 歷史上公孫度還有兩年多壽命,204年死的,他死的時候勢力已經發展到三韓了。

 本時空因為諸葛瑾跟公孫度的板屋船貿易,公孫度征服三韓的速度就更快了。

 而諸葛瑾此前造的船,還不足以從山東半島直航三韓,風險比較大,只有“龍骨”這一個技術創新點還不夠。再加上“水密隔艙”的話,直航三韓就綽綽有餘了。到時候公孫度的一切提前擴張也都是為人作嫁。

 既然要依託海岸線控制袁譚、對抗曹操,並幹掉一切潛在背刺勢力,諸葛瑾當然要首先確保絕對制海權,而且要讓自己從南到北調度如臂使指。

 敵人或許已經見識過劉備軍新戰船的特點,學是學不了的,但是心中產生提防、構思應對戰術,卻是免不了的。

 諸葛瑾就要確保無論敵人怎麼提防,怎麼想對策。在對方才想出第一個版本的對策時,他這邊的工具已經更新迭代了兩三個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