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42章 袁譚:慘敗讓我突然認清自己

 夏侯淵雖然通過幾場小敗,徹底認清了形勢。

 知道跟徐州的劉備軍打水戰、山地戰,屬於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但是他想完成改弦更張,調整部署,至少還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差。

 如前所述,高順夜間出城奇襲、燒燬通過莒縣城外的曹軍運糧隊、殺敗張郃的護糧伏兵,這事兒是發生在建安七年的八月中旬。

 也就是說,夏侯淵至少要到八月底,才能完成全部的戰略調整,組織起新的攻勢。

 而之所以要拖這麼久,也不是夏侯淵不努力,而是這一連串失敗,導致的物資損失非常嚴重。

 自從莒縣城下那場敗仗,導致本該運到更上游的諸縣圍城營地的糧食被燒了。

 消息傳到諸縣,導致高覽、李典部也連帶著感受到了恐慌。

 為了避免部隊遭受更大的意外損失,高覽李典在請示夏侯淵後,果斷選擇了立刻解圍撤軍。

 魯肅和周泰倒是沒有出城追殺他們。但為了趕時間、爭取撤軍的突然性,高覽在走的時候也丟掉了不少車杖和其他沉重的物資。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物資的總損失就非常誇張了。

 強如曹軍,也不得不重新籌措軍糧軍械、各色輜重、補充車船,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可不得花上半個月回血。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夏侯淵最後的果斷收縮,也算是棄物存人,東西額外損失了不少,軍隊卻保住了。

 從六到八月,兩三個月的戰鬥,最終軍隊總損失人數在一萬兩三千之間。

 考慮到這些損失是在五場連綿的小型敗仗中累計而來的,而且也幫曹軍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這個總量也還算可以接受。

 ……

 夏侯淵收縮重整、調整戰略的同時,身在許都的曹操,自然也在八月下旬,接到了前線的最新彙報。

 得知距離上次彙報後的一個半月內,夏侯淵又輸了三陣、多折損了七千人馬,曹操也是鬱悶不已。

 雖然每一戰的損失都不是特別大,但連續的小敗,也太傷士氣了。

 一時之間,連許都朝廷都出現了一絲人心浮動,好多隱秘的角落,都有不滿曹操的人在那兒傳言:曹操雖有梟雄之姿,卻也只能贏贏袁紹,遇到劉備,那就連戰連敗了。

 曹操對於這些嚼舌頭自然是一笑置之,他的信心也絕不會被閒言碎語所打擊。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一連串失敗,是因為戰場經驗沒切換過來,部隊不適應山地戰和沿海戰。

 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好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來日再戰必勝!

 有一說一,漢末群雄當中,曹操和劉備,算是心態最好的兩個了,天下其他諸侯跟他們相比,都沒有這種百折不撓。

 有些諸侯開局家底挺厚實的,但就是一場大敗都輸不起,輸了直接一蹶不振了。

 曹操在接受了失敗後,自己先覆盤分析了一下,然後就非常開明地選擇向前看,不再糾結。

 接到敗報後幾天,他就召集了二荀,閉門商議下一階段的對策,覆盤一下全局局勢。

 曹操本就不喜歡廢話,主要謀士一到齊,他就開門見山相詢:

 “妙才在琅琊又敗,額外折兵數千,已經下定決心要用奉孝之策,假泰山諸賊之名,南侵東海,尋劉備軍野戰破敵。

 此策也已預先綢繆了一兩個月了,要實施倒也可以隨時實施——不知文若、公達可有異議?”

 荀彧、荀攸紛紛表示,此策並無違礙,可以施行。該提示的風險,荀彧之前也提示過了,既然曹操覺得無妨,沒必要再老生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