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42章 袁譚:慘敗讓我突然認清自己

 荀彧只是持重地補充了幾句,勸曹操別對郭嘉的備選方案期待太高。

 “還請明公明鑑,奉孝之謀雖然並無錯漏,但時移則勢異。過去一個半月,妙才將軍又折損了些兵馬錢糧,徐州各軍士氣想必會有所低落。

 所以後續南侵東海、下邳,乃至廣陵的淮北部分,不該期望過高,而應謹慎從事。畢竟我們和劉備不可能死戰到底。眼下已經八月,等妙才將軍做好全部準備,南下決戰,估計已經九月了。

 按照這幾個月北線二袁的戰況來看,我們跟劉備的廝殺,應該控制在今年冬天為限。如若不能快速取得突破,就該持重固守。以免我軍明年揮師北顧時,南部兵力不足,為劉備所趁。我們的腹心之利,畢竟還是在河北。”

 曹操摸著鬍子,揣摩著荀彧幫他規劃的時間表,覺得倒也算穩妥。

 至於這個時間具體是怎麼定出來的,說來就話長了,也跟這幾個月的河北戰局有關。

 ……

 自從五月份,袁尚“子言父過”之後,袁尚和袁譚很快就打起來了,時間上基本跟曹劉之戰同步,只比曹劉開戰稍微晚了十來天。

 倒不是說袁尚這麼猴急,剛看到曹軍跟劉備打起來,他就有膽子進攻自己的親兄長。

 而是袁譚跟袁尚一樣急,雙方互相挑釁,戰爭也就一觸即發。

 在正式開戰之前,袁譚也有找劉備一方聯絡過,希望劉備派援軍。劉備方面則以“我軍也才剛剛在徐州跟曹操開戰”為由,無法抽出力量增援袁譚,還勸袁譚隱忍。

 為了顯得劉備一方仁至義盡,諸葛瑾還勸劉備派使者去鄴城,試圖說服袁尚對大哥認錯,還給袁尚設計了一個臺階下,把“對許都朝廷服軟、子言父過”等行為,都解釋為“為了拿回河間四郡而暫時跟曹賊虛與委蛇、忍辱負重”。

 但袁尚完全沒搭理劉備使者給的臺階,拒絕公開聲明他是“虛與委蛇、忍辱負重”,還認為這是劉備禍水西引的詭計,是為了離間袁尚和曹操的關係,為劉備分攤壓力。

 交涉戲碼談崩到這一步,劉備對二袁也算仁至義盡。袁譚聽說了弟弟拒絕後,自認為又抓住了更多大義名分,就在六月底對袁尚發動了主動進攻——

 沒錯,袁譚和袁尚開戰之初,居然還是袁譚先進攻的。儘管劉備一再讓人勸袁譚持重,別先進攻,但他還是進攻了。

 只因袁譚高估了其父袁紹餘威的能量,他覺得一定要抓住三弟大不孝的機會,把旗幟立起來。

 至於袁譚的紙面兵力、人力、物力都遠弱於袁尚,袁譚也都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他認為只要自己佔住了大義名分,那些念他先父好處的故舊部將,肯定會紛紛來投的。

 結果,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真相就教育了袁譚,讓他知道:袁紹的威名餘澤已經不值錢了。

 沒人在乎袁尚和袁譚誰更孝,誰更繼承袁紹的遺志。

 雙方只是毫無信仰的混戰,袁家人之間的正式內鬥,讓河北人心陷入了極大的虛無,士氣和凝聚力都跌到了谷底。

 很多將士原先都還憋著一口氣,願意跟曹軍作戰,覺得自己是在保衛河北。而隨著二袁開戰,大家心裡都空落落的。

 大部分人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為何而戰,為什麼袁家人自己打自己,打得比曹賊還狠,這樣的家族還有什麼可效忠的?

 這樣的情況下,袁譚的紙面實力遠不如袁尚,派出去主動進攻的部隊,幾乎是遭到了滅頂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