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45章 士別兩年當刮目相看

 關羽和諸葛瑾一路簡單閒聊,很快回到下相城內。

 下相不過是普通小縣,也是項羽的故鄉,城內只有一座縣衙,別無官署。

 好在諸葛瑾也不是拘禮之人,不挑地方,關羽就毫不見外地在縣衙裡給他接風。

 自從孫策覆滅、關羽北調坐鎮徐州以來。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徐州文武的生活條件也著實有不少改善。

 雖說那段時間裡,諸葛瑾沒來過徐州,那些日常生活中靈光一閃想到的小妙招、提升生活質量的小發明,都得在揚州先鼓搗出來,然後慢慢流傳到徐州、荊州。

 但徐州這邊,也有一項獨到的福利。

 那就是神醫華佗自從兩年多前被陳登徵辟、答應在廣陵郡給他辦一個研究微生物的實驗室,並提供配套的醫學研究條件後,已經年過五旬的華佗,終於從四處遊方行醫的狀態,轉入了常年坐館搞研究的狀態。

 即使偶有走動,也多在廣陵、東海、下邳三郡範圍之內。只有對岸丹陽郡或是吳郡有達官貴人重病,非他出診不可,才會偶爾請他過江。

 如果是一般的小病,最多就請華佗的徒弟吳普、樊阿出手就行。有一次諸葛瑾家裡的小孩有點小病,他也親自以身作則,沒讓華佗跑這一趟,而是讓華佗眾弟子中最擅長兒科的樊阿過江跑一趟,很快治好了。

 此後揚州眾文武一看諸葛瑾家裡人病了都沒逼華佗過江,大家也就收斂了些,不是遇到非常疑難的重病,就不敢去擠兌華佗本人的醫療資源。

 最後索性留下樊阿在秣陵城裡開了家分院,也讓華佗這兩年新教授的弟子們慢慢往丹陽、吳郡其他各處大城市開枝散葉,設館提升公共衛生水平。

 而華佗教出了更多弟子後,本人也就可以醉心於“廣陵微生物研究所”的鑽研工作。

 別看華佗一開始只是順著諸葛亮遺留下的“怎麼分離培育釀酒用的麴櫱菌株、如何培養髮酵酸奶和老面的乳酸菌/酵母菌”這一類項目往下搞。

 在華佗豐富的醫學經驗積澱加持下,華佗很快把他新學到的理論、操作,和幾十年行醫的經驗結合起來,揭示了一些此前諸葛亮都未曾想到的發現。

 比如,當初諸葛亮搞麴櫱和酸奶乳酸菌研究的時候,只是發現了“高溫可以殺菌,可以去掉麵糰、釀造穀物和牛乳裡原本的干擾雜菌,純化培養環境”,然後諸葛亮也沒往下深想。

 但華佗卻不一樣,他是一輩子跟傳統醫學理論打交道的,他很快發現,不僅高溫可以殺菌,而且溫度、溼度的細微變化,也能影響菌落繁殖的快慢、增抑。

 然後,他就把諸葛家的微生物科學知識,和傳統醫學的“風寒溼”三毒結合起來,推論出“之所以風寒溼會致病,是因為風代表乾冷乾熱,而寒溼代表溼冷,溫度和溼度的變化組合,可以抑制或促生病菌”。

 這一發現,可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後華佗整整一年半,都醉心於研究各種微生物繁衍和溫度、溼度變化之間的關係。就這,也才研究了九牛一毛而已。

 但這九牛一毛帶來的產物,卻是非同小可,潤物無聲。

 就比如關羽如今學諸葛家的人那樣喝酒、喝奶,都得弄個東海郡水晶打磨的酒液溫度計,插在溫奶或煮酒的水浴鍋裡,

 嚴格按照諸葛瑾和華佗切磋出來的溫度標準搞:“奶製品加熱不能超過五十度,以免殺死乳酸菌。煮酒時最高溫度不能低於六十度,這樣既能最大程度保留酒味,又不至於喝了後手抖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