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一年各取一個州

 武昌城內,臨近臘月,車騎將軍府上,年底政務很是繁忙。

 各處荊州士人,這兩年被劉備潛移默化拉攏,來投者極多。臨近年底,劉備也需要親自接見很多新來的人才,安撫任用,以堅其心。

 雖然劉備本人這兩年沒有做什麼軍事上的冒險,但他的收穫也絕對不比軍事進攻來得少。劉表的基本盤被他拉攏過來這麼多,賴恭、吳巨兩個太守也是兵不血刃,直接暗中徹底投了劉備。

 不過,儘管在荊州坐鎮,每年依然能確保收穫頗豐,相比於曹操直接攻城略地擴大地盤,劉備還是稍稍有些坐不住。

 所以他在年底每天宴客籠絡之餘,還是抽出時間,跟諸葛亮專程深談了一下。

 “孔明,今日之會,別無他意,唯有一事相商——孤欲遷移幕府,以便北伐曹賊,與子瑜、雲長策應,可乎?”

 劉備跟諸葛亮當然沒什麼好客氣的,諸葛亮一進門,劉備就直接挑明瞭自己的意思。

 龐統今年被派去趙雲那兒了,徐庶在荊南跟隨張飛。江夏這邊就一個諸葛亮說得上話,所以也不用召開什麼會議,就關起門來擺點家常酒果,一對一聊就能拍板。

 這種場合,諸葛亮也沒什麼可藏著掖著的了,也不用解釋太多理由,聽完問題,就直接報了自己的答案:

 “此事我最近也思慮甚多,覺得確實可行,但眼下還不是時機——近日探得曹操對幷州高幹用兵,但所費兵力並不多,主要是靠西涼馬騰為其羽翼。

 袁氏眾將已經離心離德,高幹註定牽制不了曹賊多少實力,他完全可以一邊打高幹,一邊防住我們。曹賊的主力依然在淮北,子龍和興霸在陳、譙之間小規模騷擾,也未能找出破綻。

 而且隆冬寒冷時節,只有實力強弱差距巨大的諸侯之間,才有可能強攻得手。若是雙方勢均力敵,相差不大,進攻一方吃虧太明顯。

 曹操和高幹,就屬於強弱差距太大,而我們和曹操,完全達不到這種程度。只有將來曹操再次對袁尚動手時,才是我軍北上的良機。

 不過,曹操對高幹下手,也算是啟發了我軍。我軍更該堅定趁著冬天和早春北線無機可乘的時候,部署對交趾士燮的攻勢。這樣曹操得幷州,我們也得解除南方的後患。

 只要我軍投入不多,可以四五個月為期、確保一旦進展不利也能隨時收手,那就不會耽誤來年趁曹操攻打袁尚時趁虛北伐的機會。

 等明年春耕農忙之後,主公若願親自主持北伐,屆時再遷移幕府也不遲。”

 劉備聽了,覺得也有道理。現在大冬天的,他就算遷移了幕府,也沒法對曹操如何,還勞民傷財。

 有諸葛亮把握大局,不差這幾個月了。

 劉備就沒有再糾結時機,而是順勢轉到了下一個問題:“若是北伐之前,要遷移幕府,先生以為當遷往何處?”

 諸葛亮想都沒想:“不如遷至合肥——江夏西接劉表,無用武之地,往北雖與曹賊汝南接壤,但需要翻越桐柏山,險峻難行,不易用兵。

 若是遷至合肥,正好居中調度,可隨機應變。以我度之,明年曹軍再次北上時,南線空虛的機會,無非兩處。

 要麼是徐州彭城出現兵力不足,則我軍當以雲長為主力,繼續推進今年未竟全功的戰局。要麼就是淮西汝南、陳蔡兵力不足,則我軍當以子龍為主力,從壽春、下蔡逆流淮河而上,全據淮南。把我軍西線和曹軍的對峙線,也從桐柏山北移到淮河。

 而合肥正好居中調度,東距下邳不遠,西距下蔡亦不遠。各處若有時機,開戰前縱要請示,兩三日便能定奪,不至於貽誤。”

 諸葛亮原本倒是想說壽春比合肥更合適,但壽春畢竟太靠近前線了,劉備把車騎將軍幕府直接推到第一線,有點危險。

 倒不是說劉備本人會有危險,而是幕府一旦移動之後,沒有合理的理由就不該再亂遷。壽春雖然不可能被曹軍攻破,但也是有可能被圍的,放在那兒一旦風吹草動,很傷士氣。

 而且壽春畢竟被袁術當過偽都,名聲已經臭了。劉備是討逆匡漢出身,怎麼能跟袁術選擇雷同?

 既然合肥也沒差多少,就稍退半步,以後淮南中游第一政治重鎮,從壽春南移到合肥,而壽春只作為扼守淮淝航道的純軍事要塞。

 歷史上,孫權這樣的諸侯,能夠長期以秣陵/建業為其統治核心,那是因為孫權的地盤小,他只在淮南和江南有勢力範圍,淮北一寸土地也無,這時候,後世南京周邊才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有江防可以依託,別的都是次要的。

 但劉備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他在青徐都打得有聲有色的,沂水、泗水以東,一直到大海,都是他的勢力。這時候如果還依託後世南京或者武昌周邊,確實會出現領土過於狹長,兩頭不一定顧得上。

 前兩年因為要消化荊州這邊的資源,潛移默化拉攏劉表治下的勢力,而且要表現劉備很尊重劉協封給他的車騎將軍、武昌侯地位,這才在武昌住了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