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一年各取一個州

 現在荊州能拉攏的都拉攏得差不多了,荊南也徹底穩定了。今年冬天張飛在荊南對南海收關掃尾後,明年劉備確實可以遷走。

 這才是最符合本陣營利益的,倒也不必一味抄原本歷史的答案了——何況,劉備問的是諸葛亮,而非諸葛瑾。

 諸葛亮可不是穿越者,他的一切見解,都是自己分析出來的。最多靠大哥早年的教導和相互啟發,多帶了點諸葛瑾想問題的思路和影子,但本質還是諸葛亮自己高瞻遠矚。

 劉備再無疑慮,決定以後就以武昌繼續為經濟上的中心。

 而軍事上的指揮中樞,就順水推舟遷移到合肥。

 也就是隻把車騎將軍幕府遷過去,但武昌侯府不動。至於揚州牧府就更不會動了,還放在秣陵。

 車騎將軍府、武昌侯府、揚州牧府分處三城,合肥、武昌、秣陵分別佔據軍事、經濟、政治上的一席之地。

 ……

 劉備和諸葛亮商討定下了未來的重心調整思路後,後續這個冬天,乃至來年開春,就是乏味的計劃執行階段了。

 因為諸葛亮的戰略計劃做得太好,所以後續執行過程中,還真就沒有發生什麼意外,也就沒什麼細節值得大書特書的。

 主要是曹操對高幹、劉備對士燮,都屬於過度碾壓了。

 大家都不用出全力,讓對方一隻手,單手都能幹趴下。

 於是,建安七年的冬天,和建安八年的春天,就在曹劉一邊對峙“內力”,另一隻手隨手秒殺掠陣魚腩的狀態下渡過了。

 幷州那邊,曹軍臘月全據上黨、次年正月攻破介休,二月開始圍困太原。

 高幹在郭援被斬後,愈發兵微將寡,主力已經被殲滅,只能困守太原城,許以重金向南匈奴單于呼廚泉求援。

 但呼廚泉遠道而來,其心不定,頗有觀望動搖之態。跟曹軍和馬騰聯軍交手後,呼廚泉慘敗,選擇向曹操投降。

 隨著呼廚泉的倒戈,高幹局勢愈發岌岌可危。三月初,隨著太行山融雪,道路能行,袁尚勉強派出牽招增援高幹,亦在上艾陽泉被曹軍擊敗,牽招降曹。

 高幹外援全部斷絕的情況下,知道坐守孤城無望。想要走小路、棄軍喬裝突圍,南奔劉備或劉表。但在呂梁山區被曹軍搜捕抓獲,送到許都斬首示眾。

 注:歷史上高幹覺得守下去沒希望,就棄城突圍想投劉表,此為史實。現在只是因為蝴蝶效應,多了一個投劉備的選項。但結果沒差,都是半路上被曹軍截獲殺了。

 隨著高幹覆滅,幷州全境歸曹。而且曹軍和袁尚在幷州戰役的末期、也因為曹操攻高幹和袁尚救高幹,重新發生了武裝衝突。

 所以曹操和袁尚,等於是再次事實上開戰了,雙方的停戰期只持續了短短十個月。

 說句公道話,這一世曹操找的攻高幹的藉口,比歷史同期要更生硬一些。畢竟袁尚都處在對朝廷服軟的狀態下,曹操還以欲加之罪挑釁剪除其羽翼,這對於曹操的政治信用,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

 當然,跟歷史上司馬懿的洛水放屁相比,曹操這次的出爾反爾,也還沒那麼誇張,最多隻有司馬懿洛水放屁一兩成的功力。

 曹操這也是沒辦法,因為被劉備逼得更緊了,為了更快撈取實際利益、實打實的變現地盤,他只能在政治的信用和名聲層面多透支一點,以虛名換更多實利。

 如果沒有劉備的壓力,曹操能慢慢來的話,他也想慢慢來的。

 這就好比那句經典的奧運會名言:一切技術動作走形,都是對手壓力的結果。如果能當訓練賽來打,誰會技術動作走形呢?

 ……

 不過,曹操雖然在建安七年冬和建安八年春,取得了一隅之地的實利,劉備這邊也沒閒著。

 這年臘月,靠著前兩年在荊南大肆興修水利、整治道路、修復靈渠運河所積累下的資本,張飛終於能從零陵郡出兵,走靈渠運河運糧,以少量部隊翻越五嶺,進入嶺南的桂林、蒼梧一帶。

 至於戰爭的理由和藉口,那也是應有盡有——原本歷史上,這時候“交州”都還不存在呢,只有“交趾刺史部”。而交州原本正是曹操在建安八年才設的,為的就是扶持士燮,給其他南方諸侯添堵歷史上曹操都還不是為了防孫權,而是為了防劉表。

 如今,曹操要牽制劉備,此前當然也有提前給士燮封了交州牧,並且從荊州和揚州劃了一些地歸交州——畢竟“交州”是新設的,跟原本的區劃肯定會有出入。

 而士燮覺得自己天高皇帝遠,曹操敢封他就敢接,而且還名義上能統治一部分實際歸劉備所有的土地,那劉備打他也就順理成章了——設交州、封“交州牧”,這兩道旨意都是衣帶詔事件爆發之後兩年才下發的,完全是亂命,劉備怎麼可能奉詔?他當然要匡正這個錯誤了。

 考慮到後勤的困難,張飛只帶了一萬多人的戰兵,而後勤輔助保障人員,則比戰兵還多。

 為了確保翻山順利,徐庶為張飛出謀劃策,先在桂陽郡和南海郡接壤的曲江韶關和零陵郡與蒼梧郡接壤的臨賀,佯設重兵,吸引士燮把主力部隊放到臨賀和曲江,封堵五嶺山谷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