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2章 漳水上漲是一柄雙刃劍

 建安八年,三月底的一天。

 琅琊郡,諸縣,日照鎮。

 劉備陣營幾大掌握徐州局勢的重臣,難得地齊聚此地。

 趁著備戰閒暇的時光,一邊瞧瞧熱鬧,觀摩一下諸葛瑾過去幾個月鼓搗的新成果,

 一邊也是估計袁譚近期又會派人來求援服軟,而諸縣是劉備陣營如今名義上的領土最北端,所以諸葛瑾等人來到邊境,也更便於跟袁譚接洽。

 有了剛剛訓練好的信鴿加持,跟袁譚之間的最新談判一有什麼進展,也便於送到合肥跟劉備彙報,往返便利,至少能省掉回程的一大半時間。

 諸縣這地方,說起來還是諸葛瑾的封地——他可是建安四年就受封為正兒八經的“諸侯”了,也就是諸縣的侯,跟呂布的溫侯一樣都是一字侯。

 但因為這地方始終掌握在其他諸侯手上,他這個諸侯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蒞臨自己法理上的封地。

 去年的時候,也只是讓三弟諸葛均先過來本地當縣令、讓魯肅過來當琅琊太守,先幫他治理整頓了一番。

 法理上來說,諸葛瑾這個諸縣侯是有封邑戶數限制的,曹操當年給他名義上封了兩千戶,實封當然是沒有。後來為了挑撥他和劉備的關係,在諸葛瑾參與滅黃祖立功後又加過一千戶。

 本來麼,諸縣作為山區小縣,沿海的地盤又沒開發出來,人口也不多,把全縣加起來也湊不夠這麼多戶數。

 但是隨著去年劉備陣營實控此地,需要把這兒作為航海北進的樞紐跳板,新建了日照鎮和日照港,短短一年之內,諸縣就得到了大發展。

 日照這座海港小鎮的人口,比沂蒙山深處沭水河谷裡的縣城人還多。有了海路的連通後,貨物和糧食的進出補給也方便了很多。

 原本開發成本不划算的沿海山坳小平原,也都能一塊塊開發出來,種糧種菜,為海港的工商人口提供補給。

 更多是在朝海的山坡上種上密密麻麻的茶樹、果樹。只是才剛種一年多,所以都還沒成熟,沒有產出。

 經過這樣短短一年多的建設,諸縣的總人口早已膨脹超過了五千戶。

 按理說其中只有三千戶可以免稅、然後把原本應該繳納的稅賦貢給諸葛瑾個人享用。剩下的戶數,錢糧稅賦還是要上繳地方,以供軍需政務開支。

 不過劉備陣營內顯然沒人會來當這個惡人,劉備自己也很會做人,不管諸縣將來有多少人口,都會永遠作為諸葛瑾的自留地。

 開玩笑呢,諸葛瑾對劉備的貢獻有多大,實享一整個縣的租稅,這不是大漢朝體恤忠良應該的待遇嘛。

 ……

 “真沒想到,此地被袁譚割讓給我軍,治理了僅僅一年多,就能如此繁榮。誰能相信,前年這時候,這裡連個鎮子都沒有,只有幾家漁戶。”

 關羽等人在本郡太守魯肅的陪同下,在日照港的鎮子上轉悠了一圈,也坐船在近海遊覽了一番,回到岸上後,不由如此感慨。

 在港口邊的一座山丘之巔,還能看到魯肅剛讓人建造的一個養鴿場,有一些負責育種和訓練鴿子的研究人員在這兒做事。

 之所以選擇在日照建立這個研究和培育基地,也是考慮到這裡是劉備陣營目前名義領土的最東北端。如果有打探到北方諸侯有什麼最新近況,也能從這兒派快馬信使急報、而讓信使帶幾籠鴿子在身上,回信時就只要放飛鴿子就行了。

 這個培育和訓練的計劃,如今還在不斷試錯改良階段。所以每隔十天半個月,都會有人從這裡騎馬離開,然後去合肥送信,送到合肥後,就把回信綁在信鴿腿上送回來。

 漢朝原本的習慣是放飛三百里、需要七到八隻鴿子,才能確保有一隻歸巢。但合肥距離日照,直線距離剛好是一千里,里程變遠了三倍之多,誰也不知道需要放飛多少才能有飛回來的。

 所以年初第一次試驗的時候,魯肅派了一輛大車、拉著五十隻鴿子送去合肥再放飛,最後發現居然回來了四隻,這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後來磨合了幾個月效率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