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3章 郭圖:說諸葛兄弟神機妙算怎麼能叫拍馬屁呢?我只是說實話

 就好比勾踐用吳太宰嚭為內應,太宰嚭在吳國已經位高權重,伍子胥活著的時候也就僅次於伍子胥,那勾踐除了給足夠的金銀珠寶之外,還能給太宰嚭什麼?最後滅了吳,也就只能功高不賞、把太宰嚭幹掉了。

 但諸葛瑾不希望劉備變成勾踐那樣的人——

 勾踐滅吳、對付夫差的手段是沒問題的,也不存在道德義理瑕疵。勾踐的事蹟真正導致道德崩塌的關鍵,是他對文種范蠡的做法,甚至他對太宰嚭的做法。都容易導致後來的文明、民族猜疑鏈惡化,這才是關鍵。

 每一次一錘子的買賣,都是對重複博弈模型可持續性的傷害。勾踐生前是不可能遭到文種和太宰嚭的報復了,但他死後的世界卻要去承擔歷史越來越沉重的枷鎖。

 諸葛瑾不希望歷史在他這一代人手上變得更沉重,變成一種負擔。所以他的想法是比較理想主義的:如果一開始就沒打算武力解決袁譚、郭圖,要麼就好好接受對方投降,而一旦接受了,就要保障他們能善終。

 哪怕對方是個小人,也不能卸磨殺驢,何況郭圖哪怕再小人,還能小人得過太宰嚭?

 在諸葛瑾看來,連太宰嚭都是勾踐不該殺的,不能因為“不忠於故主的人也不會忠於我”這種理由就殺,你最多覺得他是小人而不重用,不給權力。

 但答應過的事情要做到,該給富貴養起來還是要養起來。這點財政負擔還不至於鬧到宋朝那種“杯酒釋兵權”後的“冗官冗兵、財賦難支”的程度。

 而且袁譚還可以是一個標杆,以後可以給劉琦看看,給劉璋看看,讓他們知道乖乖歸順劉備是可以善終的。

 曾經割據一方的諸侯,也是可以有一套和平的權力退出機制的,只要急流勇退得及時,還能確保子孫一直當富貴閒人,沒有安全隱患。

 不過,好在郭圖這次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他顯然知道自己的斤兩,也知道袁譚如今的處境。

 跟諸葛瑾稍微敘談幾句後,郭圖就已經流露出了“好漢不提當年勇”的意味,表示時移則勢異,曾經居於高位並不妨礙他將來“安貧樂道”。

 他還溜鬚拍馬說了很多奉承之言,完全不顧諸葛瑾比他年輕了將近二十歲,把諸葛瑾的智謀吹到了天上。同時還狠狠吹噓了一番劉備的仁德、諸葛亮也是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全天下除了諸葛瑾以外沒有第二人可以比擬……

 諸葛瑾倒不是喜歡聽阿諛馬屁,但郭圖的話確實讓他頗有幾分耳目一新之感,內心也就給了郭圖一個“知進退”的評價。

 隨後雙方的交談也就顯得愈發和睦起來,氛圍漸漸融洽。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諸葛瑾也大致猜出,對方已經有跳船的想法,知道袁譚撐不下去了,他只想保個性命,最好再保個富貴。至於權力,保不住就不保了。

 跟這樣一個知進退的“小人”溝通,諸葛瑾倒是輕鬆了些。

 對方肯接受退步,那就最好了,劉備這樣的仁德之主,哪裡還能不給知進退的人活路的機會?

 ……

 “沒想到郭將軍成名多年,竟是如此風趣之人,一看就是大風大浪、沉浮經歷得多了。

 那我也就實話實說了,我自問智謀肯定在郭將軍之上,你也別嫌我自大。但是比豁達,我還真比郭將軍略遜一籌,可能是我太順了,沒什麼機會經歷沉浮。”

 諸葛瑾在跟郭圖交談完那些不痛不癢的人生見解、客套話之後,開誠佈公地定了一句調子。

 這是最誠實的大實話,沒必要玩虛的。直接說“我比你聰明,但我沒你知進退,因為我一輩子一直在進步”。

 郭圖聽了之後,卻完全沒有不甘,反而愈發放心,因為這說明諸葛瑾沒跟他客套,當然也沒吹牛,人家說的是大實話。

 同理,郭圖沒覺得諸葛瑾在吹牛,他也就沒覺得自己是在拍馬屁——諸葛兄弟本來就神機妙算嘛,這是真理,郭圖只是說出了一個事實,說事實怎麼能叫拍馬屁呢?

 定好了調子之後,諸葛瑾才跟郭圖聊起袁譚求援的正事兒,郭圖也非常開誠佈公地表示:

 “事已至此,在下也不瞞著諸侯了,其實我在臨淄時,已經看出佐治有投效車騎將軍之意,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其實也有此唸了。

 袁家兄弟鬩牆,停屍不顧,束甲相攻,已喪盡人心。大公子雖然號稱繼承了大將軍遺志,但肯定無法逆天而行了。如今要指望有人阻止曹賊篡漢,普天之下,只能指望車騎將軍,舍他其誰?

 不光我等仰慕車騎將軍仁德威望,當初從鄴城出逃的應仲遠應劭、崔季珪崔琰等賢士,也多有此心。只是他們已經是在野不仕之人,對袁家灰心,這才留在北海等地隱居治學,不問世事。若是將來車騎將軍能直接治理青州,他們也是願意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