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3章 郭圖:說諸葛兄弟神機妙算怎麼能叫拍馬屁呢?我只是說實話

 諸葛瑾說袁譚的求援使者就快來了,關羽和魯肅聽了後,自然是深信不疑。

 過去八年的歷史早已證明,諸葛兄弟除諸葛均外說話向來是言出法隨的。

 以諸葛瑾的見微知著,看到春日漳水上漲,就能聯想到袁譚對劉備水軍的需求再次變得迫切起來,這很自然。

 對於曹劉兩家而言,剛剛過去的春耕季,是萬物復甦、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的時候。

 而唯獨對於袁譚而言,至少是對袁譚治下僅剩的那一小片冀州境內的土地而言,這個春天卻依然是在純失血、不會有任何進賬。

 渤海郡只剩一座南皮孤城在苦苦堅守,渤海郡廣大的土地,今年都是戰區,沒法管理耕種。

 對面的袁尚目前還在圍城,雖然袁尚佔領了那片廣大的原野,但他自己都不知道渤海的土地到今年秋天時,能不能確鑿握在手中,對於一塊沒有把握屬於自己的土地,又有誰會去花精力治理呢?花下去之後最後成了別人的,不就為人作嫁了。

 所以,渤海郡今年,註定是會變成一片邊荒之地的。連種田都不積極,年底絕對要再次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但這也沒辦法,誰讓河北平原無險可守呢,只要河北平原不是屬於一家獨大,就註定會出現大面積拋荒,誰都無心種田。

 原本富庶的渤海,在連續兩年的絞肉拉鋸後,民間積蓄早就吃光了。到時候想要避免大規模餓死人,就只有大規模遷徙百姓。

 而這些甚至都是後話了,還不算眼前的燃眉之急。

 眼前的燃眉之急是:別人家只要春耕好好種田,到了夏糧收穫下來的時候,就能就地補給軍糧。

 而渤海郡去年冬天就沒能種冬小麥,今年又沒能春耕。春荒的時候還看不出區別,大家都得勒緊褲腰帶。到了夏糧收穫季,別人軍糧一下子富足了,南皮守軍還要繼續忍飢挨餓,到時候就是袁譚徹底崩盤的時候。

 袁譚必須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把生死難題解決掉。

 ……

 被生死問題所逼,袁譚的求援使者,也就來得特別及時,而且規格也是特別的高。

 四月初三,就在諸葛瑾那天和關羽、魯肅視察日照港後沒幾天,袁譚新一輪求援使者,就抵達了諸縣。

 來使不但有劉備陣營的老熟人、已經暗中投劉的辛毗,甚至還有袁譚的頭號謀主郭圖。

 郭圖雖然歷史評價不高,後世很多人覺得他就是個靠對袁紹溜鬚拍馬上位的存在,智謀才幹實在乏善可陳。

 但回到當時的環境下,不管郭圖才智如何,至少他的地位是真的高。官渡之戰前夕,在沮授被袁紹解除獨自監軍的兵權後,就讓郭圖以“大將”的身份監督諸軍,在軍中地位和淳于瓊相當,還高於文丑等人。

 而郭圖等人抵達諸縣時,聽說諸葛瑾還不在縣城,而在遠郊去年新建的日照港。負責接待他的,乃是諸葛瑾的三弟、本縣縣令諸葛均。

 諸葛均對郭圖倒是很禮貌,殷勤地表示請郭將軍在諸縣小住兩日,會讓人好生招待的,他自會派快馬去通知大哥回來。

 注:郭圖在袁紹手下時就有兵權,如前所述跟淳于瓊平級。所以外人可以喊他郭將軍,以強調其權柄地位,而不是喊先生。

 郭圖卻哪裡敢託大,連忙表示不敢勞煩諸侯回返,應該他去日照拜見才對。

 然後他就只在諸縣城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跟辛毗騎馬翻山去日照。

 也怪諸縣地處山區、面積廣大。一個縣裡,從縣城到海邊的小鎮,都有近百里路程,郭圖又走了足足一天。

 抵達日照鎮時,郭圖已經有些灰頭土臉,氣勢又弱了一頭。

 諸葛瑾聞報後,當然是親自禮貌出迎,還批評了身邊負責接待工作的小吏:“郭將軍光臨,你們為何不快馬早報!三弟也是,怎麼不通知我回城!郭將軍快請!”

 負責接待的小吏不敢解釋,郭圖卻連忙主動幫著解圍:

 “令弟對我等禮遇有加,是我們自己要求來日照拜見的——諸侯是天下智謀之士,想必不用我開口,也能猜到我主派我們的來意。既是我們有求於人,便是跑一趟江夏都是應該的,何況如今只是來日照。”

 郭圖這也是一上來就把姿態擺得很低了,他從來都是擅長察言觀色的,也深知自己原先過於位高權重。此番主公派他再來求援服軟,不把姿態放低容易誤事,那還不如一上來就把面子給足對方。

 諸葛瑾在剛聽說是郭圖來的時候,其實也有些不太樂意,也是因為郭圖官職地位已經高了,這種人不容易策反的,因為你已經給不了他更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