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75章 枕戈待旦,就等北伐

呂曠降曹是六月初十前後的事兒,隨後曹操傳檄而定清河郡、安平郡全境,做完這一切已是六月下旬。

再回師把鄴城徹底包圍,並且開始籌備挖溝水攻淹城,已經是七月初了。

曹營高層心裡倒也清楚:只要水攻之謀成功,鄴城是撐不過三五個月的,最晚入冬後肯定能攻破。

歷史上曹操圍攻鄴城花了那麼久,是因為他一開始沒下定決心水攻,他知道水攻對鄴城的人口和設施破壞太大,將來自己佔領冀州後,實力也會有所損傷,而且對冀州的民心向背也會有很大的打擊。

但現在有劉備在背後威脅,曹操一切求快,已經顧不得這麼多了,這才會“一上來就開大,到新手村直接堵門”,完全不給袁尚機會。

不過,到了水攻之策具體實施時,跟歷史同期相比,還是稍稍出了些紕漏:

原本的歷史上,荀攸勸曹操水攻鄴城時,還用了一招示弱掩護的伎倆。那就是在挖溝時,一開始挖得很淺,故意假裝不懂怎麼搞這項水利施工、假裝對河北的水利條件不瞭解。守城的審配看在眼裡,誤以為曹軍不懂行,不瞭解漳水水文,也就沒有太過提防。

而實際上,荀攸卻是在用這種“豆腐渣工程”作為掩護,在騙得審配放鬆警惕後,背地裡突然加急施工,最終瞞天過海,挖成溝渠發動水攻。

(注:這是史實,《三國志》原文是“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自五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

但是這一世,蝴蝶效應在這個問題上就顯現了:因為官渡之戰後,田豐一直沒死,雖然袁尚掌權後,對田豐的信任還不如審配這種嫡系死黨,但田豐畢竟還是能在一些戰術問題上說得上話的。

在荀攸的“豆腐渣工程”煙霧彈如期騙過審配後,卻沒有騙過田豐的眼睛。田豐看出荀攸必能加速施工完成水攻,力勸袁尚半夜派敢死隊出城破壞施工。

袁尚問審配該如何處置、是否有這個必要。

審配一開始也覺得沒必要,認為會白白浪費兵力。但是在田豐和審配於袁尚面前當面辯論了一番後,審配終於意識到確實有這個危險性,這種低級錯誤不像是荀攸這樣的人會犯的,只好勉強答應派兵敢死突擊。

可惜的是,袁尚的絕對實力,已經比曹軍弱太多了。

鄴城城內的軍隊要是有這個實力野戰破敵,那早就不至於困守孤城。

所以派出敢死隊夜間出城破壞,雖然一開始給曹軍的挖溝民夫造成了不少的傷亡,但隨著曹軍加強了防護、增加了兵力後,這種破壞也就打成了消耗戰。

最終的結果,只是比歷史同期的鄴城之戰、造成了雙方更多的傷亡,也拖延了曹軍水攻完成的時間。

如果沒有田豐這個擾動因素帶來的蝴蝶效應,曹操可能十天之內就完成放水淹城的動作了,現在卻要拖到大半個月。

而雙方廝殺烈度更大、士卒損失更多後,鄴城內的人口數量也隨之稍稍減少,吃糧食的嘴也變少了,曹軍放水淹城後、要想讓城中‘餓死大半"所需的時間也變久了。

攻城過程中的傷亡也增加了,破城後能抓到的俘虜、回血的繳獲,也變少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從時間和戰果兩個維度統計,曹軍都因為田豐的作梗,而變得比歷史同期收穫更慢、收穫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