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80章 誘敵不一定要詐敗,也可以逗蛐蛐

“阿亮果然神機妙算,曹仁就因為看到我和雲長進度不一、有機可乘,就敢主動出城迎擊了。

他也不想想,張郃可能擋住雲長麼?何況雲長後方還有子瑜給他出謀劃策!如果雲長看起來被張郃擋住了,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他是故意被張郃擋住的。”

看著遠方曹仁的大軍緩緩推進、向自己逼來,趙雲的內心也升起了一股戰意和藐視,內心不由如此吐槽道。

他平時口頭說話,對諸葛瑾、諸葛亮當然是很尊敬的,一律稱字。但是心理活動嘛,就沒那麼嚴謹了,諸葛亮畢竟是他小舅子,還不許人想的時候想成“阿亮”麼?

趙雲的這種藐視,也並不是來自於對自己戰力的驕傲自大,而是來自於對己方運籌帷幄者智謀的絕對信心:

既然這一切都是諸葛兄弟的計劃,而且曹仁也上鉤了,那麼這個計劃的後半部分,多半也會如期應驗吧。

在通訊手段落後的古代,擁有內線作戰地利的一方,在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各路外線敵軍先後抵達戰場的時間差、各個擊破敵人這一方面,是有絕對優勢的。

一旦這種機會出現,對於知兵的內線將領而言,其誘惑力也是難以抵擋的。

別說是在公元3世紀了,就算到了19世紀初,這招也一樣好使——

比如滑鐵盧戰役,原本拿破崙就想扮演那個‘我方全軍一起趕到決戰戰場、敵軍卻沒能全軍一起趕到決戰戰場"的內線作戰角色,先滅布呂歇爾、再誅威靈頓。

只可惜格魯希元帥不給力,最後不但沒追上布呂歇爾,反而導致呂布謝爾虛晃一槍提前殺回主戰場,格魯希卻沒趕回來,讓拿破崙結結實實承受了一把“小丑竟是我自己”的下場。

這種情況,一直到19世紀中後期,無線電臺出現,米國內戰、德國統一戰爭中,外線一方才因為通訊協調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各支部隊精確控制抵達戰場的時間、確保不給內線敵軍時間差,才徹底扭轉內外線之間的優劣勢。

曹仁作為一個公元3世紀的人,他憑藉著樸素的軍事通訊水平的經驗,覺得趙雲和關羽不可能實時掌握彼此的進度、一旦開打就只能按計劃進行、其中一方遇到了計劃外的變故另一方不可能馬上知道,也就不能怪他了。

他怎麼可能知道,諸葛瑾去年就著力改良了信鴿的訓練方法呢?這一切,就是在為大縱深迂迴包抄、分進合擊的戰略,提供通訊保障。

雖然諸葛瑾的信鴿,依然只能做到“隨軍帶走、定點回航”,無非歸巢率和可靠度比原先的人養育的好得多,還是沒法做到動對動通訊。

但戰前諸葛瑾還是儘可能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進行了精密的通訊佈局規劃。

諸葛瑾給趙雲的軍隊、配備了一批自孵化以來、一直以下邳郡睢陵縣為母巢的信鴿,這些鴿子直到開戰前幾天,都還一直養育在睢陵,臨戰才送到趙雲手上,然後就一直跟著騎兵隨軍機動,再也沒有在任何固定母巢中生活過。

諸葛瑾還特地關照了養育信鴿的通訊兵:絕對不要讓鴿子在一個地方安穩過夜,一定要輪流派騎兵接力帶著鴿子籠溜鴿子,確保鴿子的神經定位系統和歸巢本能一直保持敏感,確保一放飛就會往睢陵飛回去。

而諸葛瑾配給關羽的鴿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戰前的母巢,一直是趙雲北渡淮河的根據地義成縣。

這樣,雙方傳信都可以先用飛越敵佔區的方式走完大半路程,再用快馬傳遞最後一兩個縣的距離(義成到蘄縣,睢陵到取慮),最終通訊總耗時只要原來的三成!

所以,關羽此時此刻到了哪裡、趙雲其實比曹仁消息更靈通。

關羽和趙雲之間,每一兩天都能調整進度,就是在那裡合力演曹仁呢。

……

如此一來,懷著必勝篤定念頭的趙雲,面對曹仁時,也就絲毫不虛。

更重要的是,他麾下的將士們,也都知道己方能實時掌握友軍的動向,知道自己沒有孤軍深入,如此一來,突然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時,他們才能心中不慌,士氣依然高漲。

此時此刻,趙雲明明只帶了六千人,看到曹仁帶著三四萬大軍出擊,他麾下的騎兵卻沒有一個怕的,依然眾志成城,令行禁止。

這都是曹仁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