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00章 一鼓破城

 壕橋車一架好,魏延也不急於讓扛著飛梯或是推著輕型雲梯的士兵先衝。而是先讓一群拿著大型藤盾、挑著土擔拿著鐵鏟的士兵先過河。

 這些士卒過河後,立刻很有章法地在護城河的另一頭搭建起了一排盾牆,護住橋頭堡,然後返身剷土,把原本只是靠重力虛搭在河沿上的壕橋車頭部,用剷土掩埋紮實,確保平穩——

 這一招,也是諸葛亮戰前關照他的。

 如果只用簡易飛梯攻城,飛梯和扛飛梯的士兵很輕,這種細節都是無所謂的。

 但如果想把輕型的輪式雲梯推過河,就很容易在雲梯剛上橋的瞬間、因為壕橋車一端受壓太重、河邊地質又鬆軟,萬一泥土下陷、而土裡又有大石頭,就會導致另一頭被槓桿翹起來,甚至滑塌入河中。

 這種細節,別人或許不會注意,到了戰場上就會各種踩坑。而諸葛一生唯謹慎,他的理工科基礎又好。有諸葛亮參贊的工程學課題,是絕對不會留下這種漏洞的。

 一切四平八穩,一點不給曹軍留機會。

 那守城的曹軍無名下將,就這麼眼睜睜看著魏延的部隊,井然有序架橋、依次按輕重緩急把裝備扛過或推過河,那紀律,實在是令人膽寒。

 畢竟過了河之後,正常的軍隊都會直接朝著城牆根衝過去、想著儘快把飛梯架起來。有幾個將領能約束士兵、讓他們過了河後還頂著藤盾、站樁在原地接應後面的戰友的?

 那可是距離城牆只有二十步遠的危險位置,多蹲一會兒就多一會兒送命的風險。能在這種位置長期站定、不進不退,哪怕有重甲有藤盾,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心理素質了。

 誰知道城頭會不會有大力士能把礌石丟到二十步遠、砸中藤盾呢?誰又能知道有沒有蹶張弩手盯上你了呢?

 隨著飛梯架好,一批批鐵甲兵就揹負著刀盾開始攀登。

 魏延給每架飛梯安排了一隊士卒,約三四十人,前五人使用短兵加盾開路,然後開始上十個斬馬劍手,再往後才安排長兵。

 幾十架飛梯分佈在數百步寬的正面,每時每刻都有上百名魏延麾下的士卒在奮力攀登,分攤著曹軍的防守火力。

 因為用不了葛公車的緣故,攀登的士兵缺乏掩護,全靠鐵甲和盾牌,才極大削弱了曹軍箭矢的殺傷。但滾木礌石的鈍器重擊是無法防禦的,被砸中的士兵還是一個個慘叫著墜落下梯子。

 被礌石砸中的,不死也得傷殘。被木頭砸中的,至少也是墜落摔傷。

 運氣最好的,也無非是舉盾緩衝,盾牌一旦被石頭砸中,多半就得棄盾卸力。要是再被第二塊石頭砸過來,那就凶多吉少。

 這時唯一的保命要訣就是儘量衝快一點,千萬別在爬梯子的過程中遭到兩輪礌石的砸擊,一定要利用棄盾爭取到的那點時間,趕緊衝上去。

 狹路相逢,勇者勝!衝得快,才有活路!

 隨著連番的“砰!砰!”悶響,很快有超過百人的鐵甲兵,被滾木礌石砸落,在牆根下哀嚎。

 但魏延知道這時候決不能手軟,一開始飛梯陣在充分展開前、敵軍防守火力也比較密集,這時候被砸頻繁傷亡是不可避免的。

 他一咬牙,給那四輛井闌車上的屯長們傳令,要求那些神射手們調整目標,不要再盯著曹軍弓弩手射,要把火力往那些丟滾木礌石的曹兵身上傾斜。

 與此同時,他也冒險下達了一條有點危險的指令:“讓那幾臺丟碎石囊的投石機不許停手!就對著曹軍堵口丟木石最狠的牆段狠狠地砸!哪裡的曹兵丟石頭最多就往哪裡砸!”

 麾下負責投石機的軍官不由駭然:“魏司馬,這樣可能會砸到自己人的!我們的碎石囊不好控制,一拋出去就散了。”

 魏延:“絕大多數砸在曹賊頭上就行!總比只被曹賊砸還不了手要好!不多砸,就砸十輪然後停手,我自會親自帶隊登城!”

 魏延麾下的投石機,也就開始冒險執行新的命令。一時之間,城牆上好幾處牆段被碎石雨砸得哀嚎遍地,往下丟木石的頻率也大大降低。

 而趁著這個工夫,魏延部那四輛輕型輪式雲梯,也終於過河並靠上了城牆。這些比簡易飛梯更穩固、更易快速攀爬的專業梯子加入戰局,總算讓魏延部的衝城變得順利起來。

 魏延瞅準時機,也操起一柄斬馬劍,另一手拿了一面圓盾,去掉了甲冑上的裝飾,又額外披了一身灰色的斗篷狀皮袍,帶著一個曲的士兵發起了登城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