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08章 袁尚袁熙皆授首,曹操回師會劉備

 原本歷史上赤壁之戰前,他不也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夏至陰生、冬至陽生,來複之數,豈有定乎”,讓程昱不要為“東南風驟起”這種小概率事件大驚小怪。

 他決定最後孤注一擲,在大水褪去後,發動一波總攻,不惜代價決死破城,誅殺袁尚、審配。

 在最終動手之前,他也把自己的這個計劃,跟荀攸、賈詡提了一下。兩位謀士也深以為然,難得沒有提出意見。

 荀攸中肯點評:“隆冬將至,大雪初晴後,連日干燥,漳水水位必然下降,水攻至此已經足夠了。就算城牆還沒徹底泡軟泡塌,但連續三月有餘的大水,城中倉儲必然大損,兼之必須懸釜而炊,瘟疫橫行,死者必多,生還者也無力守戰。此番猛攻必能破城。”

 既然大家都統一了意見,曹操也就拍板,兩日後發動總攻。這兩天先讓部隊再好吃好喝鼓舞一下,並且修好漳水大壩、等積水褪去,以免妨礙進攻道路。

 這幾個月裡,他的軍隊倒也沒閒著,雖然鄴城遲遲沒破,但冀州北部中山、常山等郡早就徹底打服投降了,幽州的代郡、上谷也在焦觸帶領下投降了。可以說只剩最後一座鄴城孤城拿下,就徹底搞定。

 兩日後,曹軍各種準備多時的攻城器械四面齊進,數萬大軍蜂擁蟻附、全面猛攻。還有數萬大軍作為預備隊,隨時可以輪換作戰。

 可以說是沒有佯攻,全是主攻,一點喘息之機都不給袁尚留。

 審配竭盡全力調度預備隊嚴防死守,跟曹軍在多處城頭髮生激烈肉搏。還瘋狂放箭射殺架橋架梯的曹兵。

 無奈這些架橋架梯的炮灰部隊,多是曹操此前剛剛收服的河北降兵,不是陰夔的舊部被抓來當炮灰贖罪,就是焦觸、呂曠的兵。屬實是“用袁家的舊人打袁家”了,曹操一點不心疼。

 審配雖擅用弩,也不吝箭矢最後殊死一搏,依然沒能擋住曹軍如潮的攻勢。

 血戰持續了很久,最後還是鄴城西門守將蘇由抵擋不住,被曹軍殺上城樓後率先投降。袁軍至此徹底崩盤,殺紅了眼的曹軍如潮湧般狼奔豕突,進城見人就殺,把袁家的最後抵抗徹底撲滅。

 說起來,這場鄴城之戰,自從被水攻淹沒之後,倒也扛了比歷史同期更久的時間——這一方面是因為歷史上鄴城前後被攻了兩年多,最後三個月才被水淹,在水淹之前,曹軍已經反覆攻打削弱過鄴城了。

 而這一世,曹操是一上來就水攻,沒有了此前那些長期的零星消耗,袁尚多撐了十天半個月,也就很正常了。

 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一世辛評、辛毗兄弟早就投了袁譚,也沒有背主投曹。連鎖反應之下,本該發生的“審配恨辛毗背主投敵、怒殺辛評全族八十餘口”事件,也就沒有發生。

 袁家所有“不絕對忠於袁尚”的文武,如今都在袁譚那裡,留下的都是袁尚的死忠,最終也就沒有發生“審配的侄兒審榮動搖、開門迎敵”事件。

 曹操是實打實靠強攻打破蘇由、馮禮等袁家守將死守的城樓,最終破城的。

 所有這些因素都算上,曹操“自水淹至破城”所花的時間,最終比歷史上額外多花一個多月。

 十一月初二,鄴城正式徹底告破的日子。為了鼓舞士氣、籠絡軍心,曹操允許縱兵大掠三日。

 降將高覽、呂曠各自爭先,進城後也顧不上搶劫,就直撲大將軍府,想要殺袁尚以獻功,穩固自己將來在曹營的地位。

 其他曹操舊將,因為貪於繳獲、財物,加上對鄴城城內的地形不如這些降將熟悉,是一路見到啥搶啥、慢慢打過去的,反而落了後。

 最終高覽、呂曠一番爭奪,高覽殺死了負隅頑抗的袁尚,呂曠殺死了試圖喬裝逃跑的袁熙,兩人各拿了一顆人頭,到曹操面前表功。

 曹操聽說後,內心一塊石頭落了地,但表面上還是呵斥了兩句、以收買河北人心:“為何不生擒!本初與我三十年交情,他之子侄萬一肯幡然悔悟歸降呢?”

 高覽、呂曠一時語塞,好在對於這個問題,他們也有想過,很快捋順了思路,申訴道:

 “司空,並非我等不想生擒,實在是袁尚、袁熙抗拒兇頑,至死都親自拔劍死戰,不願就縛。”

 曹操有了臺階下,也就順水推舟:“既是如此,還是照常給你們記功,但是這些話,也要記得跟俘獲的河北眾官說明,到時候你們自去處置,以免河北人心惶惶,以為朝廷不受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