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09章 操以強,我以柔

 如果是曹軍要遷移人口,那肯定是不管不顧,什麼手段都能上的。歷史上曹操幹過多次這樣的事情,也不用顧及名聲。

 比如歷史上他打下張魯的漢中之後,又跟劉備爆發漢中之戰,最後不敵劉備,想撤退時,就帶走了漢中大部分人口,據說有近二十萬人。導致漢中人口從二三十萬降到不足五萬人,劉備是隻得其地不得其人,也為後來數年內北伐缺乏前進基地、漢中盆地存糧不足埋下了隱患。

 歷史上曹操打孫權很多次,也反覆遷移過淮南百姓去淮北,想在跟孫權的接壤線上製造無人區。只是因為曹操在這方面名聲太差,導致淮南沿江北的相當一部分百姓,直接坐船南渡長江,主動逃去投靠孫權了。

 為此曹操還跟勸諫他的大臣認了錯——只不過這個認錯,倒也未必是覺得自己道德上不對,只是單純為這個不好的結果認錯,覺得反而便宜了孫權。

 而這些強硬的手段,劉備軍肯定是一律不能用的,這就很考驗諸葛亮的政治智慧了。

 好在,諸葛亮何等樣人?這種問題也是難不倒他的。歷史上後來諸葛亮也多次遷移過百姓,比如北伐失敗時,也想過拔隴西百姓回漢中屯田。這一切如今雖尚未發生,但諸葛亮跟大哥切磋多年,這方面的政治智慧也養成了些。

 諸葛亮在反覆權衡後,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全套方案:

 “主公,若要不擾民、不強逼百姓。我也有二策可以作為輔助——不過,也終究只能是輔助,不可能做到勸誘三縣百姓全部遷走,只能遷走大半。肯定會留下一些人死心塌地想留在曹操治下,這是免不了的。要想全遷,自古只能用強。”

 劉備聞言,連忙先給諸葛亮吃個定心丸:“先生但說無妨,能遷走過半孤就很滿足了,留一些給曹操又如何。”

 諸葛亮:“第一策,我觀譙地乃是曹操祖籍之地,當地豪強大戶,多有與曹家、夏侯家盤根錯節姻親交友,曹操祖父曹騰,當年封為費亭侯,‘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

 那費亭便在山桑縣以北不遠,費亭侯爵位後來還傳襲到操父曹嵩那一代。他們在當地根深蒂固。

 我們要不傷百姓,可以挑出幾家跟曹家關係密切的不法豪強開刀、殺雞儆猴,震懾其餘,則其他百姓必然會動搖,生出適彼樂土之念。

 此策實施之後,我還有第二策配套,便是放出風聲,說曹操聽聞三縣中與曹家關係密切的豪強被問罪伏誅後,大為惱怒。

 而且因為得知我軍有意遷走當地百姓,曹操為免將來年年被我們水軍騷擾、持續劫掠,曹操也決心遷走三縣百姓,甚至連蘄縣都要遷走。將來只以符離、竹邑、垓下為最前線,再往東往南的淮北領土,他寧願放棄荒廢,成為邊荒無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