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13章 貶官是不可能貶官的,只能找藉口明升暗降

 歷史上郗慮的第二件名著名事蹟,也跟構殺孔融同年。曹操要罷黜三公制度、自封丞相,嫌老司徒趙溫礙眼趙溫是獻帝東歸之前就當上司徒的,資歷非常老

 然後曹操就設了個局——曹丕那年二十一歲,該入仕了。而漢朝制度,三公都有破格察舉人才的名額,曹操就暗示趙溫舉曹丕茂才。

 趙溫不敢反抗、乖乖照辦。結果曹操倒打一耙,奏請皇帝說“趙溫察舉曹丕,不是因為曹丕真有才幹,而是想討好我”。

 曹操剛演完大公無私,侍中郗慮就趕緊接力,彈劾趙司徒攀附營私、將其罷免,為曹操當丞相掃清障礙。

 後來,郗慮還代表皇帝持節奉曹操為魏公。還主持了伏完、伏壽案,親自監督殺害了伏皇后全族,可謂是給曹操專幹髒活的一條好狗了。

 ……

 如今這一系列公案,雖然只有第一件已經發生了,但劉協也是識人的。

 當劉協看到這事兒連荀彧都開始退讓避嫌、只讓郗慮一個人來奏對,他心中已然雪亮:

 曹賊這次的企圖,定然髒得不行!否則不至於荀彧都不好意思聽、要單單把郗慮推到最前臺!

 但劉協也沒辦法,只是心中升起一股悲涼,還得耐著性子跟郗慮交涉——這宮中的甲士,可都是曹操留下的,也都聽郗慮的話,劉協根本無法明著反抗。

 皇帝做到這個份上,憋屈啊。

 劉協清了清嗓子,試探道:“郗卿此奏,朕以為還有些需要商議……如今朝廷威信難及四方,只可以恩御下,以安人心。若是用威、動輒罷免官職,則需輔之以用兵——否則四方之人視朝廷詔書如無物,豈不是愈發有損朝廷威嚴?”

 劉協這番話,也是盡其所能說得委婉了,以免流露出對皇叔的直接偏袒。

 他也不說該不該罷劉備的官職,只說現在這個情況,如果是對外鎮諸侯有好處的詔書,那麼他們一定會奉詔。而對於外鎮諸侯純粹有害無利的詔書,他們拒不奉詔,還能找出一堆藉口,丟臉的反而是朝廷。

 曹操要罷免劉備的官,還是得先想想怎麼在戰場上擊敗劉備。如果軍事上做不到,文鬥也是白費。

 劉協這番話用了不少腦子,本以為郗慮會反駁他,引經據典找藉口拒絕。他腦中還在琢磨著如何進一步掙扎。

 誰曾想,郗慮卻直接借坡下驢、部分採納了他的建議:

 “陛下高瞻遠矚,見識超卓,令臣大受啟發。臣細思陛下之言,頓覺昨日之論,確實頗有見不到處。

 既如此,可駁回臣昨日所奏涉及外臣的免官之議,只論其餘升官、調任之議。”

 劉協直接一愣,又試探確認了幾句,才明白郗慮這是放棄了“免去劉備車騎將軍之職”的奏請,只堅持“讓劉艾迴來當宗伯”的奏請。

 劉協略一琢磨,終於明白他們要幹什麼了,不由追問:“但據朕所知,要讓劉艾重任宗伯,豈不是要削去劉備的宗伯之職?那不又回到了此前所顧慮的情況……”

 郗慮打斷道:“臣並未請求陛下免去劉備的職務,只是調任。劉備身負數職,宗伯事務已無力兼管。”

 劉協:“但是朕聽說,劉備如今對宗室事務頗為上心,在沛郡還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