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36章 諸葛之計,專治多疑之敵

 趙雲單騎威懾田疇,逼迫田疇放棄觀望態度,先跟官府試探性合作一下。

 這一手的價值,當然不僅僅在於得到一個田疇,更是以田疇為標杆,敲打了遼西、右北平、漁陽三郡延邊的不少塢堡豪強。

 如今這亂世,隨著北疆連續十幾年數次的諸侯更迭,從當年劉虞被殺開始,燕山沿線綿延六百餘里的胡漢雜處地帶,邊防就逐漸崩潰了。

 能在當地活下來的,那都是大浪淘沙後倖存的狠人。全都要結成塢堡,自行組織自衛武裝。但凡毫無武力的自由民,早就被劫掠的浪潮吞沒了。

 田疇擁有右北平北部三縣,不過是其中各股力量中最強、最顯眼的一支。

 其餘漁陽北部燕山山區、遼西郡北部燕山山區,也各自都有跟田疇定位類似的豪強。劃地自守,也不給州郡官府繳納錢糧,他們自己徵稅徵糧所得,都用來養私兵以自保。

 田疇對趙雲暫時服軟了,那些實力不如田疇的豪強當然也會懼怕,不得不暫時跟進、投石問路。

 如此一來,趙雲統合幽州全境兵馬防務的路子,也就往前趟出了一大步。

 整個五、六月間,北部延邊豪強紛紛動用自己的人脈,跟那些與他們保持了和平的胡人部族溝通。

 勸他們到時候都派商隊、多驅牛羊,去漁陽郡的郡治漁陽縣參加邊市,看看新來的幽州官府,到底能拿出什麼長治久安的優惠貿易條件來。

 若是這次來的官府,真有乾貨和誠意,到時候長期過安穩日子也不錯。

 要是州郡官府是耍他們的,那過了秋收再翻臉也不遲,反正先做一錘子買賣試試水,也虧不了多少。

 ……

 趙雲武力巡邊了一趟,達成了既定目標後,安然回到薊縣。

 僅僅帶著百騎出巡,就讓三郡山民不敢妄動,如此壯舉,將來怕是也會傳為美談。

 糜竺也早就在薊縣恭候,趙雲一回來,他就安排給趙雲接風解乏,二人自然而然聊起各自的職責近況。

 這種一文一武分權執掌一州最高行政權力的情況,在大漢還是很新鮮的。也多虧二人很熟,私交不錯,並沒有文武矛盾,反而能精誠合作。

 糜竺先問起趙雲巡邊情況,趙雲一一回答了,隨後順勢反問:“那些豪強塢堡的頭目,都願意六月底七月初派人來漁陽縣的邊市榷場。

 你那邊準備得如何了?這陣子有沒有從南邊調運夠足量的貨物,到時候漁陽這邊,可不能出現短缺。也不知為何非要把榷場設在漁陽。”

 糜竺立刻為趙雲解惑:“商旅上的事,子龍不必擔心,有我在出不了錯的。而且選漁陽為榷場,也是我來之前,跟子瑜商量過的。

 漁陽縣在灅水最北側的一條支流沿岸,深入燕山,再往上游,山勢陡峭、河水漸漸湍急,不能行船。所以從易水、灅水而來的河海兩用沙船,最遠就能航行到漁陽碼頭。

 我們把榷場設置在那兒,海路來貨可以不用換船直接卸貨到漁陽縣城。胡人只要不帶太多兵、從漁陽縣北的燕山山脊,翻越長城隘口過來貿易,雙方都不至於不便。”

 糜竺提到的灅水,便是後世的海河,其北側支流永定河的一支分支,就能通航大沙船直到漁陽城下。

 漁陽縣相當於後世北京的密雲。熟悉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後世北京東北遠郊在密雲有個水庫。之所以能建水庫,就是因為再往上游燕山山勢會越來越陡峭、落差足夠圍擋水流發電。

 所以,在沒有水庫的古代,靠近庫區的河段落差已經太大,船就開不過去了。把邊市榷場設在後世水庫下游數十里、剛好船能直接開到的地方,是最方便的。

 密雲一帶再稍往北一些,就是綿延於燕山主山脊之上的漢長城了,這裡未來可以重兵把守。只讓胡人的商人入關,軍隊不能入關,就不怕那些胡商亂來了。

 將來天下太平後,還可以在漁陽縣周邊再加修一道內長城,跟漁陽縣城的城牆連綴起來,內外長城之間留出的區域,可以供胡漢自由貿易。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眼下天下還在戰亂,漢人武德充沛,也不怕胡人,而且暫時也沒那麼多錢糧浪費在這種事情上。

 趙雲便沒有就榷場的問題,再跟糜竺多糾纏,只是又問起糜竺備貨的情況。

 糜竺也如實相告:“到六月底,肯定不會短缺的,子瑜讓準備的,一定會運夠囤積到漁陽。不過如今我還沒有那麼多運力搞這事兒。

 事有輕重緩急,子瑜也交代過,到了幽州後,第一緊要的,是先在易水延邊、跟曹軍控制區內的冀州豪強偷偷貿易,多買糧食囤積。至於從青州袁譚那兒運糧,以及跟胡人榷場備貨,都可以往後靠靠。

 後面兩件事,隨時都能做,跟曹操控制的冀州河間豪強貿易,卻是做一天少一天,等曹操發現不對勁,嚴查禁絕之後,這事兒就做不了了。”

 趙雲一想也對,前者是有時效性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後者雖然也重要,但隨時都能做,那自然是前者為先了。

 他不太懂這些民政後勤,也只是隨口問問,既然糜竺有把握,他也不會干涉,他只是出於好奇,又隨口問了幾句:“那跟河間豪強的私下糧食貿易,如今收穫如何?買到了多少軍糧?價錢貴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