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36章 諸葛之計,專治多疑之敵

 糜竺被問及價格,也是不由自主心疼苦笑了一下:“當然貴,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買賣卻無人做。

 這種貿易,都是冒險而為,被查到那些人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不貴一點誰賣給我們?

 袁譚那邊,子瑜幫我們談妥的平價糧,只要二百錢一石,年景正常的年份,糧食也就四百餘錢一石,問河間豪強買糧,我開出的卻是整整兩千錢一石!已經是正常年景五倍的價錢了。”

 趙雲原先沒空關心過這事兒,聞言不由大吃一驚:“兩千錢?這是荒年趁火打劫囤積居奇的價了吧!我幽州雖然缺糧,卻也不至於受如此盤剝吧?真有缺糧到那種程度?如今買了多少了?”

 糜竺見趙雲比他反應還誇張,內心那點不甘也一掃而空,還反過來輕鬆一笑,安慰趙雲道:

 “放心,我花錢的都沒心疼,你負責吃糧的,何至於如此!我肯出如此高價,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這也是子瑜對曹賊欺騙計謀的一部分。

 你想,如果我們出了這麼高的價,這貿易進行了一個多月之後,最終敗露,消息傳到曹賊耳朵裡,曹賊會怎麼想?曹賊肯定會大大高估我們幽州長期缺糧的程度,覺得幽州在失去了冀州的支持後,長久下去肯定會支撐不住。

 同時,他也會覺得,眼下我們高價買入了大量存貨,所以短期內應該是不缺糧的。他也就不會急於在我們備戰充分的情況下,主動開戰。

 如此一來,他最容易選擇的,就是覺得‘就算幽州目前靠短時間一錘子買賣屯了一批糧,可以堅定守住,但要是過個一年兩年,以後嚴防邊境、徹查私商賣糧,必然能讓幽州越來越窮。就算劉玄德以南邊青徐之糧海運支持幽州,也必然運費靡費巨大,能拖累劉玄德的國力’。

 只要欺騙曹操產生了這個想法,他就不會急於攻破幽州了。會繼續休養生息、恢復其治下民力、軍力,徐徐圖之,指望耗時間給幽州放血,等他準備充分了,再來進犯。”

 趙雲乍一聽沒聽懂,花了好一會兒,才理解了糜竺說的“要給曹賊營造幽州短期內已經不缺糧了、但長期來看會很缺糧的錯誤認知”,究竟是怎麼一個彎彎繞。

 不用說,以糜竺的腦子,肯定是想不到這麼複雜的思維套路的,所以這顯然就是臨走前諸葛瑾吩咐他的招數之一。

 趙雲對於諸葛家人的智商當然是不懷疑的,但他還是覺得此計的可靠度有點存疑,主要是彎彎繞太多了。

 他便忍不住反問:“此計背後的心理盤算如此複雜,不會拋媚眼給瞎子看麼?就不怕敵人看不懂?”

 糜竺:“我一開始也覺得有點過於曲折了,但子瑜說,對手是曹操,所以他有把握,而且他離開合肥之前,跟孔明也提過,孔明也覺得可行。關鍵是,就算不成功,我們也沒多大損失,無非是買了點高價糧而已。

 多花一點錢就能用的計,不試白不試,子瑜又不差錢。我至今也就買了兩三萬石高價糧,花出去幾千萬錢而已。如果計策能夠用成,換取我們接手幽州後多一點太平時間,這幾千萬都是小錢。”

 趙雲一想也對。要是仗再次打起來,那開支就是十幾億到幾十億錢級別的了,比數千萬高了兩個數量級。

 雖然這計策心理盤算彎彎繞多了點,但對面是曹操,曹操就是多疑的,說不定這計策就是專克多疑之敵。

 更兼此計連諸葛亮都同意了,那更是萬無一失——而事實上,此計當初不僅有諸葛亮點頭同意,更是有諸葛亮親自跟大哥打磨切磋,優化過的。

 只是諸葛亮謙遜,這個思路一開始是大哥想到的,他負責後續細化調整、確保嚴密,就沒必要刻意宣揚了。

 諸葛亮覺得,自己年少時就頗得大哥密卷錘鍊、教誨,才有今日,怎麼能跟親大哥搶風頭呢?

 這就相當於大哥掛了一作或者通訊作者,諸葛亮是絕對不屑於再去要二作三作的,他也不差這點名聲。

 而就在趙雲覺得這一切挺合情合理的時候,糜竺又拿出了一張底牌,讓他多了幾分驚喜:“現在覺得這買賣挺划算了吧?而這還沒完呢。”

 趙雲眉頭一挑:“莫非子瑜還交代了什麼後招?”

 糜竺得意一笑,從袖子裡拿出一張略顯潦草的地圖和一張清單,往趙雲面前一推:“這上面,是我藉著跟那些河間豪強私下貿易,所探查到的河間各塢堡集鎮屯糧情況。

 曹軍軍糧的情況,我摸不到,但民間豪強的情況,已經摸得七八不離十了。等曹操察覺、嚴厲禁絕私商之後,子龍若是有信心,可以等巡邏曹軍抵達之前,趁虛而入,找個機會渡過易水搶一把,這樣子瑜交給你的任務,也能順利完成了。

 而且這種舉動,還能讓曹操愈發堅信我們幽州長期是缺糧的、而短期已經不缺糧。這就更能堅定他相持消耗的決心了,為幽州換來一兩年太平。

 從這個角度看,我出兩千錢買高價糧,其實沒那麼虧。要不是先用高價引誘他們,他們又如何會在易水前沿易於攻破的薄弱之處、囤積那麼多等著賣給我?

 等曹賊察覺後,這最後一錘子買賣,我卻是糧食又想要,錢又不想給,直接搶一筆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