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1章 讓烏桓人束髮右衽

 最終得出,今年擬定新圍的四多萬漢畝鹽田漢畝約為現代畝的0.3,按每旬一輪曬制,就能出產海鹽七八十萬漢斤,全年超過一千萬漢斤,供幾百萬人吃都沒問題。鹽場每年只有一小半的季節適合日曬生產

 但如果拿來大量醃肉、防止食物變質、跟胡人貿易,今年這鹽場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大部分產量還是要被幽州和渤海郡本地漢人吃掉的,能拿出來做貿易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要把胡人拉攏捆綁到漢人的供應鏈體系內,這長蘆鹽場後續幾年還得年年徵發徭役擴建。

 好在諸葛瑾北上之前,就跟劉備要求過,為了穩定幽州的自給自足,他在北方有進行一切經濟改革和建設的權力。所以隨意擴建、專營長蘆鹽場的權力,當然也包括在其中。

 注:上一章有書友擔心周瑜富可敵國,這裡說明一下。只是讓他籌建和管理,這鹽場的所有權又不是周瑜的,產權是屬於朝廷的。

 諸葛瑾當然知道這事兒的優先級,便當即表態:“待今年對公孫度之戰有了眉目,公瑾你也再立點功勞,我便讓主公表你為渤海太守,軍職也可從校尉升到中郎將。

 如此,你也可統轄渤海軍務民政。到時候,務必制定一個三年甚至五年的長期計劃,量入為出,在不影響渤海郡屯墾和水軍操練的前提下,逐年有序擴建這長蘆鹽場。所得也好補貼幽州和渤海郡的軍餉。”

 周瑜恭敬領命,表示後續一定不辱使命,在穩守南皮和天津、穩住屯田百姓的前提下,儘量分出人力加快建設。

 諸葛瑾怕周瑜過於操切,用民過重,也順帶提了一句,讓他注意給服勞役的百姓發放一定的物質激勵,至少要確保官府敞開了管飯、有足夠的魚吃。

 ……

 視察完長蘆鹽場,題完名,諸葛瑾在天津也歇夠了,再次坐上沙船,沿著㶟水永定河北上漁陽密雲。

 渤海里用的沙船,在㶟水裡一樣能航行,只是那幾艘噸位最大的得剔除掉,倒是省去了隨行護軍換船的麻煩。

 七月初的一天,諸葛瑾終於安然抵達漁陽。

 而趙雲和糜竺,也特地從薊縣騎馬趕來漁陽,既是迎接諸葛瑾,也是彙報工作。

 同時還能順便幫襯一下即將開張的漁陽邊市榷場,提防大量胡人湧入關內發生意外。

 “子龍,子仲,數月不見,漁陽這邊倒是搞得有聲有色,看來諸事都頗為順利嘛,辛苦了。”雙方在漁陽城外的㶟水碼頭上見面,諸葛瑾剛上岸站穩,就滿面春風地嘉許。

 趙雲內心一股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一邊見禮一邊歎服:“子瑜真是神機妙算,我們既順利買了曹賊一批高價糧,又最後搶了一把,還嚇住了張郃。試問天下還有何人能這般運籌帷幄,料定曹賊吃了虧都不敢輕舉妄動。”

 “雕蟲小技耳,何足道哉。”諸葛瑾啪地展開摺扇,隨便揮灑了幾下。

 他身後的周瑜也上前行禮,周瑜官位低於趙雲、糜竺,自然不敢怠慢。趙雲、糜竺也坦然回禮。

 一行人談笑風生地上馬,趙雲便要引著他們先進城。諸葛瑾卻搖了搖摺扇,示意道:“不忙,反正這幾日坐船也不累,到了漁陽,先看看榷場規劃得如何了。”

 糜竺一抖韁繩,讓坐騎稍稍加速,跟諸葛瑾幾乎並轡而行,只爭一馬頭,然後以鞭梢指著河岸上游遠處一片邸站說道:

 “不用急,便在上游河邊不遠,到了胡人各部使者齊集時,再來觀覽不遲。

 子龍懾服了田疇配合官府,已經召集了三郡烏桓各部,都派人來會商邊榷互利之事情,這兩三日內人就能到齊了。

 到時候,還要勞煩子瑜勸諭這些胡人。我等卻是隻會經商,講不出什麼互惠互利的大道理。”

 諸葛瑾順著糜竺指點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大片連綿不絕的市場、倉庫、邸站、驛舍,估計還有些娛樂日用配套場所。看這規劃的面積規模,不會比漁陽縣城的老城小。

 這也不奇怪,畢竟是未來跟三郡烏桓和其他散居在三郡北部的南匈奴、鮮卑各部集中貿易的場所。每年秋天貿易的牲畜數量,估計能達到數十萬頭的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