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7章 打個速僕延熱熱身

 十月下旬的遼西草原上,冬雪已經下過兩場了。

 如今正是第二場雪下完後幾天。表層的雪在日照和海風的作用下,還會重新融化,但滲入地下的雪水,則會形成凍土,估計要等到明年開春才會融化了。

 漢朝的東北,自然是非常寒冷的。不過東北很大,後世哈爾濱那些地方,跟遼西地區南北能差一千多公里,冬季氣溫自然也能差上二十來度。

 遼西地區,因為還算沿海,偶爾有海上的暖溼氣流作用,農曆十月底到十一月初下的雪,還是有可能融化的,十一月過半後,那基本就化不了了。

 地表化雪的那幾天,天氣會比下雪時還冷些,融雪會吸走大量的熱量。化完後氣溫又略有回升,對於行軍打仗也稍稍有些幫助。

 而且因為滲入地底的雪水不會再化,反而會形成凍土,此時的地理環境,也比深秋時更利於大軍機動——秋天的時候,草原上滲入地下的水凍不住,就會形成泥濘,很容易陷沒馬蹄。

 原本歷史上,曹操會在三年之後討伐烏桓,當時曹操是秋季出兵,行軍時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最後還是田疇“不賣盧龍”給他指了路,才回避了那些問題。

 而這一世,諸葛瑾本就深諳天候地理,而且也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提前找來田疇,結合幽州三郡的歷史氣候經驗,有的放矢認真規劃。

 幫趙雲設計了這麼一條進軍路線,特地挑好了出擊的氣候時機,最後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

 趙雲的行軍非常順利,一直走到遼西郡東北部的草原區,都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困頓,一路順風順水。

 以至於全程並無任何值得贅述的意外。這也算是上醫治未病、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了。

 ……

 這天已是十月二十二,趙雲帶領的七八千精銳騎兵,按照一人配置雙馬的的規格,還配了少許馬伕和伙伕之類的輔兵,已經行軍了六七日。

 最開始的三天,還是在關內行軍的,可以找到有漢人百姓聚居的地方歇宿過夜。後面三天,就完全是在草原上了,也找不到任何現成的住處。

 昨晚的紮營地,在地圖上並找不到地標,只是一片無名草原,但大致位於柳城以北的關外。

 清晨時分,趙雲在簡易的氈布帳篷裡警醒,透過漏風的縫隙裡看了一眼天色,就翻身而起,隨手撣落甲襖上的斷草和水漬。

 趙雲並沒有單獨的帥帳,這座長寬各不足兩丈的帳篷裡,擠了七八個親兵,還有兩個副將。地面上鋪了幾張氈子,夜裡基本上是人挨著人睡的,連翻個身都有可能壓到袍澤。

 帳篷的高度也很低,走到帳篷最正中、撐著那兩根細木柱的位置處,也得彎腰才行。

 而邊緣沒有支撐的那幾個“床位”,躺在那兒睡覺時,作為帳壁的氈布都有可能蓋住臉,得側過身睡才能避免,或者乾脆夜裡把膝肘靠在帳壁上放鬆。

 條件如此艱苦,自然都是為了儘量減輕此番奔襲的後勤壓力,少帶點不必要的雜物,也好增加襲擊的突然性。

 趙雲作為主將,條件還是比普通士卒好一些,雖然住處一樣,但他有輔兵伺候,起來後就有輔兵幫他打水洗漱。

 前兩天趙雲都是用冰涼的融化雪水洗漱的,今日手一伸進那個盛水的士兵鐵盔時,他就微微一愣,因為有熱水。

 “哪裡來的熱水,用來洗漱豈不浪費?”

 服侍他的輔兵連忙說:“帶路的田郡丞說,今日就很有可能遇敵了,該讓弟兄們吃喝熱乎一些,所以昨夜分人去打了些枯草,勉強能生些火。前日路過蹋頓部地界時得到的羊,也能順勢煮了。”

 輔兵解釋的時候,趙雲已經洗完了臉,原本下意識要去自己的褡褳裡掏硬肉乾吃。

 聽了這話,得知是田疇的意見,他才把手縮回來,等著一會兒吃新鮮煮熱的熟肉。

 田疇如今的正式官職,是右北平郡丞。這個官職是最近幾個月,看在他聯絡三郡胡人部族跟朝廷貿易、奔走頗有苦勞的份上,諸葛瑾依職權封的。

 此番出戰前,趙雲需要一個隨軍嚮導,負責天氣、地理和道路的勘察,就請示了諸葛瑾,又臨時給田疇額外掛了一個參軍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