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7章 打個速僕延熱熱身

 此時此刻,趙雲心中也是暗忖:“多虧了此番是初冬出兵,還能打些枯草生火,要是早一兩個月,草原上的草還沒枯盡,青草水分足,怕是燃料都難找,只能始終吃喝生冷了。”

 劉備軍自從數年前開始,就被諸葛瑾要求著嚴格執行軍中衛生管理制度,能不喝生水就不喝生水,以最大限度防止軍中出現瘟疫。

 這種要求,在南方關內物資豐裕的地方,好歹還能執行。

 到了草原上,找不到樹木可以砍柴,又沒有農家的作物秸稈,就只能指望枯草當燃料了。

 此番出戰,這些細節上多受點苦也是難免的。

 不一會兒,勤雜輔兵就給趙雲送來了一頭盔帶著熱湯的煮羊肉,其他同帳的將士也紛紛出去領肉。

 因為水源珍貴,這些羊只是簡單屠宰清洗了汙穢,便下鍋煮了。

 至於慢慢浸泡充分浸出血水這種操作,在草原軍中肯定是不可能的。沒有浸出血水也沒焯水的大塊羊軀,直接燒煮會產生巨量的血沫子,也沒有夥兵會把沫子撇掉,就直接分給將士。

 但包括趙雲本人在內,沒有任何人對羊湯表面那寸許厚的腥臊血沫表示嫌棄,全都是一點不剩喝了下去。

 肉湯裡也沒有任何壓制異味的香辛料,只有鹽和羊,這個季節也搜不到野韭菜花。

 草原上輕裝行軍就是這麼艱苦,能喝上騷臭的熱羊湯,已經是難得的享受了,至少比吃又冷又硬的肉乾好得多。

 吃喝完後,大部分士兵也沒有足夠的清水洗淨頭盔,只是抓幾根枯草把頭盔內壁稍稍刮乾淨,就重新扣在頭上了。

 只有趙雲這樣的高級將領,能享受涼水洗頭盔後再戴的待遇。

 部隊收拾停當後,紛紛上馬列陣。

 趙雲也精神抖擻最後巡視了一圈,大聲喝令激勵士氣:

 “將士們,田參軍已經查明道路,今日就有可能遇到速僕延部的外圍駐地!這時節,速僕延人肯定都沿著烏遼水畔紮營,我們只要衝到烏遼水,沿著河行軍就能找到敵人了!

 大夥都打起精神來!好好打完這一仗,我們就能享用速僕延部的營地,有足夠的牛羊、柴草和乾淨水源!”

 眾將士齊聲附和喊了幾嗓子,寒氣似乎也被驅散了些,趙雲便點鋼槍一招,讓部隊繼續前進。

 馬蹄在枯草斑駁的半硬凍土上颯沓奔騰,狂風呼嘯而過。趙雲卻沒有覺得寒意難耐,反而對身上裝備的禦寒效果頗感滿意。

 他們這支部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鐵甲的,只有需要負責衝殺的重騎兵有配鐵甲,而純粹騷擾遊斗的弓騎兵,都是輕甲,這樣才能確保馬匹的負重不會太重。

 即使是重騎兵,行軍的時候也不會披鐵甲,都是捆紮好了放在備用馬的背上馱著。

 此時此刻的趙雲,也是穿著一件類似皮甲的雙層襖,保暖效果非常好。

 襖子外層是剛鞣製過的羊皮,比胡人那種直接拿生皮革裁切的襖子要柔韌性更好,能保存的年限也更久。襖子的內襯則是熟絲綢緞,當然如果是普通士兵的皮襖的話,內襯就是廉價的生絲粗帛。

 內外兩層之間,夾著的填充物是梳洗淨化後重新曬乾的羊毛——諸葛瑾在讓軍中裁縫們趕製這批夾襖時,一開始也想過直接填塞棉花,無奈這個時代棉花還沒普及,連作為觀賞作物的“白疊子花”都找不到幾盆,只好作罷,最後改用乾燥後蓬鬆的羊毛。

 羊毛作為填充物的保暖效果,是絕對不比棉花差的,只是羊毛作為動物蛋白產品,比植物纖維素產品成本高得多。

 要產出同樣分量的羊毛和棉花,所需的土地面積能差十幾二十倍。一畝地種出來的棉花分量,相當於十幾畝草原養羊剪下的羊毛。

 不過眼下條件不允許搞棉花,加上漁陽邊市今年收進來很多羊毛、毛紡業卻還沒來得及開始建設,那就正好挪用一下,也算是為將來量產棉襖做些技術積累。

 華夏大地上,此前並沒有“棉襖”這種東西存在過,就算將來有了棉花,也得讓做衣服的裁縫花時間適應這種手藝。今年先拿羊毛填充物練練手,練出一批裁縫來,也算是提前補足技術手藝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