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8章 當趙雲學會用計

 趙雲便當機立斷拍板:“既如此,且不要打草驚蛇。若是我們擊破速僕延一個營,逃散的敵兵肯定會沿著烏遼水西逃,給後面的營地通風報信,這是攔不住的。

 看速僕延每營的規模,怕是他全部上下,能沿著烏遼水綿延百餘里散佈。我們繞點路,別貼著河岸行軍了,爭取繞過第一營,直接打他第二營。一旦繞不過去,被發現了,那就立刻轉入總攻!”

 趙雲很清楚,他這次來就是殺雞儆猴立威的,能殺掉多少烏桓騎兵不重要,關鍵是把速僕延一家滅門了就好。

 只要速僕延一家死絕,給其他烏桓各部做個榜樣,他們很快就會知道該怎麼選,再也不會有人頭鐵覺得“趙雲雖然厲害,但公孫度也不好得罪”。

 田疇聽了趙雲的決策,也是微微一驚,連忙提醒:“趙將軍,繞過敵人繼續冒進,這可是兵法大忌,我軍的後路怎麼辦?”

 趙雲:“我自會見機行事,再說我軍沒有糧道,還要什麼後路?只要一戰懾服群敵,敵人的牛羊就是我們的牛羊!”

 田疇被趙雲的堅決所感,沒有再質疑,部隊就這樣又往深處摸了幾十裡地,走了大半個時辰。

 此刻已經接近四更天,趙雲一路上遇到的斥候也漸漸變密,他連著殺了兩撥烏桓人的夜哨。

 眼看再拖下去容易生變,而前方又出現了一處數千帳的營地,趙雲終於當機立斷,不再拖延,直接下達了偷襲的命令。

 趙雲冷靜地把麾下騎兵分成三部分,穩健地命令道:“張著,你帶兩千騎先行,直撲搗毀眼前這處營地,以放火為主。

 田疇,你帶兩千騎,沿來路設伏。一旦上游剛才被我們繞過的那個敵軍營地,見到火光前來救援,你就於半路殺出,將其攔腰斬斷。

 我自領餘部,往下游迂迴,攔截潰兵逃跑之路。如果下游有敵軍來援,我自會截殺之。”

 幾個部將和田疇自然立刻領命,各去執行任務。

 田疇雖是文官,但也略懂軍旅,而且趙雲自會給他另派一個無名副將,不會要田疇親臨戰陣一線的。

 趙雲如此安排,也是考慮到敵營規模不夠大,如果他把七千騎全投進去,反而會互相擁擠誤事。

 黑夜中敵我辨別本就不易,劫營的一方人太多,自相誤傷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不如先用少數部隊把敵人打得炸營潰逃,等敵軍陸續逃散,離開了複雜地形,再在敵軍逃散路線上聚而殲之。

 這一點,也跟歷史上後來陸遜打劉備夷陵之戰時,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很多人看《演義和《三國志,看到陸遜讓人放火時,“隔一屯燒一屯”的細節,都不明其理,還以為是演義裡故弄玄虛的花裡胡哨操作。

 但其實,面對敵軍連營結寨時,隔一營燒一營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因為雙方軍隊規模都太大之後,夜間直接衝到敵營裡亂殺,己方的誤傷會非常嚴重。

 這時候以少量兵力燒掉其中一部分營地製造混亂,然後逼著其他相鄰的敵軍從地形複雜的築壘地段裡鑽出來,救援被燒的友軍,再在野外以主力部隊決戰殲滅之,誤傷就會少得多,也便於指揮。

 這其實也是“圍點打援”戰術的一個變種。

 真正賣力燒的那些營,其實不是主要殺傷對象,被燒後逃出來和趕過來救的,才是殺傷的主要對象。

 以趙雲對兵法的見識理解,他原本也想不到這麼高深的計謀和戰術。

 但無奈他有一個神級智商的大舅子諸葛瑾。

 諸葛瑾前世讀書,可不會跟那些一知半解之輩那樣糊弄。哪怕是讀《三國演義,他也是會認真思考其背後科學道理的。

 陸遜“隔一屯燒一屯”的戰術,諸葛瑾就理解得非常透徹,絕不是流於表面。此番戰前,他也做了大量推演,把可能用到的戰略戰術部署思路,都跟趙雲紙面切磋過。

 趙雲也就從大舅子那兒,學到了好多妙招。此刻隨機應變,選出一招最合適的,那些烏桓人也只好怪自己命不好了,招惹到了如此文武組合。

 ……

 張著依照趙雲將令,帶著兩千騎就徑直殺入敵營。

 最後衝刺階段,遇到攔路的敵軍斥候哨隊,也都利落地瞬間沖垮斬殺吞沒。

 而張著的士兵,卻全程沒有吶喊,只是儘量靜悄悄地殺人。唯有個別烏桓斥候,在被殺前聲嘶力竭地嘶吼,試圖提醒營內的同伴,但卻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