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53章 再不打趙雲就打不著了

 得知公孫度已經進兵到距離自己只剩一百里、隨後轉入防守觀望姿態,趙雲便招來主要部將、幕僚,商討對策:

 “公孫度已親率援軍至遼隧,但他還是不敢渡過遼河主動進攻我軍,應該是想近距離觀察我軍,看昌黎是否有危險。若是我軍無力攻破昌黎,守軍並沒有覆滅危險,公孫度就會繼續觀望消耗我們。

 只有昌黎岌岌可危時,他才會真的下定決心,渡過遼河口跟我們決戰。但我軍如今都是騎兵,人數也達不到兵法所說的‘五則攻之’的程度,強攻昌黎必然會有重大傷亡。

 這種情況下,諸位可有妙計,能引誘公孫度不再觀望、直接渡過遼河主動與我軍野戰決戰?”

 面對趙雲拋出的這個難題,張著和田疇等文武部下,自然是面面相覷。

 這怎麼又是一個強人所難的不可能任務?公孫度都知道我軍是騎兵為主了,他能夠用堅城先消耗騎兵,怎麼會一上來就野戰決戰呢?

 連田疇都一籌莫展,那倆被蹋頓和樓班派來助戰的烏桓騎兵將領烏蘇等人,就更是摸不著頭腦了,一句話都沒法建議。

 氣氛沉寂了一會兒後,田疇才用探詢的口氣提醒:“當初出兵之前,諸侯便說過,此戰要水陸配合,我們只管千里奔襲,把騎兵部隊拉到前線,再搶先圍困幾座敵軍要地,阻斷後續敵援。

 至於攻堅,本就不可能是少量騎兵完成得了的,需要等海路運來的步軍主力,連帶著我軍後續的糧秣,也需要海運,不可能一直靠草原上的牛羊。

 不知如今週中郎的水軍到哪裡了?我軍抵達昌黎的消息,有及時傳回去麼?”

 趙雲這才想起,他此前為了更好的保密級別,這個重要消息還沒跟屬下通氣過,如今已事到臨頭,倒是沒必要再瞞著了,便連忙告訴眾將:

 “這點你們放心,我軍滅了速僕延後,繼續揮師東進之際,我就同時派了信使回後方,通知公瑾可以出兵。算算日子,我軍剛抵達昌黎後不久,公瑾就應該收到了。

 就算他海船部隊啟航前還需要兩三天做最後準備,如今也已經啟航五日以上了,很快就能抵達渝水河口。”

 田疇想了想,拋磚引玉地建議道:“既然如此,不如我軍就別再隱瞞保密援軍將至這個消息了,反而可以考慮故意把消息散播出去,這樣公孫度才會緊張,覺得‘眼下決戰,只要跟敵軍的騎兵單打獨鬥。若是再拖,拖到海路援軍也抵達,便沒有各個擊破的機會了’。”

 趙雲如今被諸葛家的人耳濡目染,兵法韜略進步也還算明顯,田疇所言,他當然是瞬間就理解了,只是覺得還有點瑕疵:

 “這個我倒也有想過,不過如何向敵軍散播消息,卻還要斟酌——萬一公孫度以為這是我們的誘敵之計呢?”

 趙雲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想得挺深,散播消息這種事情,又不是你讓敵人信他就信,你讓他不信他就不信,總要輔之以一些跟言語相配合的動作,才能加強說服力,需要一個“洩密”的合適契機。

 敵人也會“聽你言,觀你行”,要言行合一,敵人才會中招。

 田疇和趙雲就順著這個思路繼續頭腦風暴,最終還真就想出一個招來。

 趙雲切磋著切磋著,忽然一拍大腿:“誒?不如試試看,我軍因為公孫度援軍來得太快,從而‘驚慌失措’,不得不調整部署,一邊繼續以部分兵力圍困昌黎縣,一邊分兵南下,準備強攻徒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