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54章 公孫度上鉤

 趙雲已經決定營造出“我軍要想獲取足夠的過冬補給和援軍,就必須在十天之內攻破徒河縣、搶奪渝水河口的港口、把周瑜接上岸”的態勢。

 這就等於是主動把自己的“命門”展示給公孫度看。

 至於公孫度跟不跟、加不加註,就看公孫度自己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梳理清楚計劃後,趙雲便果斷下令執行。

 次日一早,他就讓張著在昌黎圍城大營裡“減兵增灶”,明明他撤走了一部分兵馬去徒河縣,卻讓張著假裝昌黎這邊的戰力絲毫沒減弱。

 每天還是那麼多灶燒飯,哪怕沒飯可燒也白白多燒些柴草,製造兵強馬壯的假象——當然,既然燒柴草的目的不是真的燒飯,而是製造更多的煙,那麼在選擇柴草時,也就有細緻工夫可以做了。

 比如,趙雲吩咐張著,儘量選擇尚未徹底曬乾的柴草和秸稈來燒。這種燃料溼氣重,燒出來黑煙特別多,煙霧的顏色也比正常的更重。

 沒有經驗的敵人,遠遠在城樓上眺望圍城營地,乍一看看不出毛病。但認真仔細多看幾天,經驗豐富的老將還是有可能看出破綻的。

 這樣虛虛實實,半遮半掩的舉動,才最能讓敵人鄭重對待,不敢輕視。

 張著留在昌黎造假的同時,趙雲自己帶著數千騎兵,當天便快速南下,準備立刻展開對徒河縣的猛攻。一副孤注一擲、要不惜代價先拔掉徒河縣的架勢。

 徒河縣與昌黎縣相距,不過四十里地,那裡本就不是什麼要塞,也比昌黎縣要破小得多,守軍人數也很少,原本就不太受公孫度軍重視,城內也沒有名將鎮守。

 而趙雲這過去這幾天也沒閒著,他圍困昌黎期間,一直在砍伐木料加工攻城武器零件、用於組裝葛公車、衝車。

 有了這些攻堅裝備,徒河小縣還真有可能被“騎兵臨時轉職步兵”的趙雲部快速攻破。

 ……

 趙雲突然轉移戰略重點、分兵南下強攻徒河的消息,自然也在短短一天之內,就傳到了東邊百里外遼隧大營的公孫度耳中。

 公孫度可是天天讓人盯著趙雲的,兩地相距百里,騎兵快馬斥候看到什麼新情況,半天就能跑回來報信。

 聽說這一新情況,公孫度自然是頗為重視。

 他立刻找來遼隧前線的兩位部將和幕僚,商討對策。

 此前在襄平時,公孫度主要仰賴王烈和邴原出謀劃策,但這些人不擅軍事,公孫度也需要他們坐鎮襄平輔佐兒子公孫康處理內政,就沒帶來隨軍。

 如今他在遼隧軍前的親信,只剩校尉柳毅,和郡丞陽儀。

 這倆人都是跟了公孫度十幾年的老人,當初董卓之亂後、袁譚入主青州之前,公孫度就派柳毅和陽儀越過渤海海峽,到山東半島上佔據東萊郡,經營地盤。

 並且把山東半島上打下來的那部分青州地盤,單獨設立一個州級行政單位,稱為“營州”,還封柳毅、陽儀二人分別為營州刺史和校尉。

 不過,歷史上後來隨著袁家在青州擴張,公孫度在海峽對岸的勢力就漸漸撤回來了。而這一世,更是因為劉備陣營在青徐的蝴蝶效應,導致公孫度的勢力更早就被太史慈驅逐離開了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