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十四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

  總而言之,道門要從根子上解決地方豪強的問題。

  第二方面是鞏固統治基礎並收攏民心,在過去,帝王將相口中的“民”其實是指地方豪強,只要能與士紳貴族階層達成共識,就能得到天下。道門並不否認這一點,只是隨著世道的發展和變化,平民階層越來越重要。道門收回土地之後,自然不會自己耕種,還是要把土地進行重新分配。

  歷朝歷代對於土地兼併都視為大敵,就算不能徹底遏制,也要想辦法減緩。

  一是因為有田地的百姓是賦稅主要來源,良家子從軍也是最好的兵源。二是因為抑制兼併能夠有效防止失地流民出現。當年的大晉不抑兼併,在王朝初期就使得大批百姓變流民,為了防止流民起事,朝廷就組建廂軍,不作訓練,只充勞役,造成毫無戰力的冗兵。為了不讓世家大族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又不得不放開科舉,大量吸納寒門子弟以求平衡,造成冗官。歷來都是如此,世家高閥不納稅,百姓們淪為佃戶,朝廷沒有稅收,加徵賦稅,導致更多百姓淪為佃戶,再加上又要用兵,只能放權於地方,導致各地豪強相繼坐大。

  道門基於這些考量,決定進行土地重新分配,將土地分到百姓的手中。並且要大肆宣揚,讓百姓都知道是道門救了他們,讓百姓知道誰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誰又是剝削迫害他們的。

  雖然不能說道門來了不納糧,但減輕賦稅並分發田地可都是真的。

  只要平民階層從心底裡認可道門,那麼道門的統治就是牢固的,區區貴族豪強,翻不起大浪。

  在這一點上,道門深知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循序漸進。所以最先分配皇室、天門和鳳麟洲佛門的土地,這三家作為戰敗一方,被徹底清算本就是應有之義,他們戰場打不贏,此時也沒有反抗餘地的,更不會激起其他藩主大名的反對,在地方藩主大名們看來,道門沒有將尊攘派屠戮殆盡已經是極大的仁慈,收取田地是合理合法,不會波及其他人。

  這便是分而治之。

  先拉攏一派,穩一派,殺一派,只剩下兩派。

  然後再拉一派,殺一派,只剩下一派。

  最後殺僅剩的一派,那一派已經無力反抗,只能束手待斃。

  此時的三大派系,尊攘派、地方豪強中立派、豐臣相府。

  先拉攏豐臣相府,殺尊攘派,穩住是中立派,中立派認為尊攘派被清算是合情合理的,不會有過激舉動。

  只剩下豐臣相府和地方中立派後。再用豐臣相府清理地方豪強,在這個時候,豐臣相府會因為地方豪強的死而兔死狐悲嗎?他們不會,他們只覺得解決了這些地方豪強才能穩固自己的統治。

  地方豪強滅亡之後,就只剩下豐臣相府,他們起勢於道門,全靠道門的扶持,而且尊攘派和地方豪強派的殘餘勢力也會在道門的默許下瘋狂反撲,反而成為道門處理豐臣相府的馬前卒,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經過如此三步走,消滅了主要反對人物,打散了壁壘森嚴的派系山頭,完成集權,也順利推行新政,實行土地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