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如風 作品

第67章 散兵線戰鬥。

    在這樣的火力下,步兵線列衝鋒雖然有利於發起白刃戰,但是承受的傷亡也是巨大的。太原戰役的時候,趙世勳的所處的陣地曾經發起過一個加強營級別的衝鋒企圖奪回丟失的陣地。但是面對一個小隊日軍防守的陣地,國軍在不到三百米的進攻鋒線上居然傷亡二百餘人!這還是隻是步槍輕機槍和擲彈筒手雷造成的!

    經過一次次血的教訓,趙世勳才終於認識到散兵戰術的作用。在民兵整訓的時候,趙世勳力排眾議,要求大家必須在進攻戰鬥中保持距離,直到進入白刃衝鋒前才允許集結。

    十三名前鋒民兵身後三十米左右的距離,是一個六人的機槍小隊,他們兩人一組的分散開來緊跟在前鋒的後面,相互間隔十幾米的距離,專門負責支援作戰。這個距離也是趙世勳要求的,這樣既能保證和前鋒的順利溝通,也能保證機槍兵在戰鬥中時刻處於進攻隊形中有利的位置。

    由於民兵們經過繳獲有多達三挺機槍,火力上算是不俗了,因此趙世勳在每個班專門抽出三個人,在訓練中組成一個戰鬥機槍班,集體學習機槍射擊技術的同時以戰鬥班的建制參加對抗訓練。

    機槍班的後面三十米的位置,鐵娃帶領一個班成散兵線形負責押後,組成了戰鬥隊形的後衛。

    按照趙世勳的佈置,兩個班三十二人組成一個戰鬥小隊,負責在預設地域模擬攻擊設防的防禦一方。攻擊方傷亡超過一半算進攻失敗,防守方被多佔陣地或者傷亡超過一半判定失敗。

    由於沒有教練彈,趙世勳便大膽的選擇實彈演習。這道不是趙世勳喪心病狂,而是面對極端的作戰環境被逼出來。

    當然,實彈演習並不是真用實彈互相打,而是一種判定演習。

    趙世勳上過軍校,他清楚在西方和日本,演習的主要方式是防禦方自行佈置陣地,並預設陣地標靶。進攻方在進攻時,用火炮,輕重機槍,迫擊炮,飛機等火力配合步兵對預設陣地上的標靶進行攻擊。當預設陣地上的標靶或者掩體被規定彈藥量摧毀到一定數量時,即判定防禦方失利,退出戰鬥。同樣,防禦方也會在進攻方佈置的進攻路線上進行標靶射擊,按照特定的傷亡計算方式,當防禦方在規定時間內消耗一定數量的進攻方戰術目標後,判定進攻方傷亡過大進攻失敗。

    ……未完待續,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