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整扇豬肉

  為了以防萬一,我這就讓陳誠去滿月樓訂一份現成的膳食,免得到時候少爺你做的太難吃,影響了公主心情。”

  眼看離午膳時間越來越近,自知拗不過秦勇的張三,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他沒有再繼續纏著秦勇,在將鐵鍋還給陳小川后,急匆匆的跑出了門。

  沒了張三的阻撓,秦勇正好樂得清靜。

  他讓陳小川找個大小合適的灶臺將鐵鍋架好,自己則走到菜案前挑起了菜。

  不得不說,張三今天確實沒做好公主在府上用膳的準備,偌大一個伙房可用食材少的可憐,瓜果蔬菜就薺菜、韭菜、黃瓜、枕瓜(冬瓜)等寥寥數種,肉食更少,除了一條羊腿、幾隻肥雞外加幾條魚外,就剩一整扇豬肉了。

  對能在膳房內見到一整扇豬肉,秦勇先是一愣,旋即心中大喜。

  穿越前他曾在很多小說中見到過一個常用的梗,那就是唐人不吃豬肉,還稱豬肉是賤肉,其解釋原因是,古時的豬沒經過閹割,肉質特別柴不說,還有股去掉不到的腥騷味,連平民都不屑吃。

  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嚴重錯誤的梗,因為家養公豬需閹割這個認知,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廣為流傳了,而且那時候就已經有了閹割‘手術’。

  不說別的,就說唐朝親王以下至二品官,每月的食療供給中,就明確標明瞭豬肉六十斤,至於二品以下的官員,想要豬肉還沒有。

  結合原主記憶還原歷史,秦勇得出的事實是,豬肉在大唐確實遠不如牛羊肉受歡迎,但其原因卻並不是因為豬肉難吃,而是士族不愛吃,平民吃不起。

  所謂士族不愛吃,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豬長在汙穢之地,食之掉價,所以稱豬肉為下等肉。

  而平民吃不起,則是因為養豬費糧費時又費力,要麼不養,養了一般都是拿出去賣錢,很少自己殺了吃。

  本來還覺得食材太少,要做出一頓好飯有些難度。

  可在見到了一整扇豬肉後,秦勇徹底打消了心中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