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

乾清宮。

湯昊走了進來。

只見小皇帝正與陳寬商量著什麼。

“野人快過來坐下!”

“有件事情,需要問問你的意見!”

湯昊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面。

然後陳寬遞過來了一份奏章,上面還帶有內閣老首輔的票擬意見。

認真看完後,湯昊這才終於明白了,爭議所在。

事情起因,是二代保國公朱暉。

小皇帝去年即位稱帝后,蒙古小王子得到了消息,立刻再次大舉進犯宣府。

這其實算是蒙古和大明的老傳統了。

蒙古蠻夷總是喜歡在大明皇帝更位的時候,南下劫掠一把,試探試探新皇帝的成色和分量。

於是小皇帝就派遣保國公朱暉掛印出徵,與李俊、史琳率軍前往。

這李俊是內廷的宦官,而史琳則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從這兒就不難看出,大明政治有多畸形了。

哪怕是要打仗了,也得要宦官閹人和文臣縉紳插上一腳,包括武將勳貴,三方勢力互相掣肘制衡。

這也是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變後以後,鮮少再出現大捷大勝的原因之一。

出去打個仗,還沒見到敵人呢,自己內部就先開始勾心鬥角了,真是可悲又可笑!

從奏章上的內容來看,此戰唯一值得稱道的戰績,就是參將陳雄擊斬八十餘級,還蒙古所掠人口二千七百人。

而朱暉卻奏報有功將士為兩萬餘人,監軍右都御史史琳立刻傳訊京師,言稱此捷報有假,隨即文臣縉紳廷議之後,命工部侍郎閻仲宇、大理寺丞鄧璋前往核實,經查朱暉所報多為不實。

這就是問題所在。

其實說到底,也就是文武之爭罷了。

主帥朱暉貪功冒功,這是武將勳貴的基本操作。

就比如他爹朱永,一代保國公,勳貴武臣傾盡全力地扶持他,他自然也要回饋武將勳貴,比如打了一次勝仗,多報些軍功,給勳貴子弟多撈一些戰功,不然人家為什麼要跟著你出生入死?

一如他湯昊自己同樣如此,等他日後掛印出徵打了勝仗,也要多往上面報報,多撈取一些軍功戰功!

在文臣縉紳的壓制之下,武將勳貴想要獲得軍功戰功本來就極為困難,於是乎面對這種情況,諸如朱永、朱暉甚至是他湯昊,都需要儘可能地想辦法貪功冒功!

那麼問題來了,文臣縉紳這是什麼意思?

覺得武將勳貴現在沒人了,覺得那朱暉只是個紈絝子弟,可以隨便收拾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湯昊率先看向了小皇帝。

“陛下的意思如何?”

“朕怎麼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這位中山侯的意見!”

朱厚照笑呵呵地開口道:“畢竟你是大都督親自選定的接班人,你的意見很大程度上已經代表了武將勳貴的意見。”

聽到這話,湯昊本能地眉頭一皺,隨即陷入了沉思。

小皇帝這話說的……不太對勁。

如果是放在以往,小皇帝肯定不會跟他打這些官腔。

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會揣著明白裝糊塗,更不會說出這種似是而非的話語。

那麼,是哪一環出了問題呢?

湯昊目光流轉,不經意間瞥過了陳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