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

 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

 湯昊人有些麻了。

 他以為弘治皇帝是葉淇變法的推手,沒想到竟然是始作俑者!

 “怎麼?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

 葉贄嗤笑了一聲,隨即幽幽開了口。

 “弘治五年,蘇松河道淤塞,氾濫成災。”

 “帝命工部侍郎徐貫立刻主持治理,疏浚蘇松河道,畢竟蘇松乃是賦稅重地,朝廷不得不重視。”

 “但是,疏浚河道也好,徵調民夫也罷,那都是要花錢糧的,然而問題在於,國庫早就沒有錢糧了!”

 “家父葉淇於弘治四年,代李敏為戶部尚書,這李敏是一個幹吏,政績卓著,但他不擅治理錢糧,家父代他升為戶部尚書,國庫已然空虛,錢糧短缺赤字嚴重!”

 “究其原因,還是先帝爺太過於“體恤民生”了,某地一發生天災,先帝爺便下令減免夏稅、秋稅,甚至還拿出官府的財物,對災民進行救濟,僅在弘治四年一年,先帝爺就免除了近六百萬的稅糧,朝廷還怎麼收稅?還有什麼稅可收?”

 話聽到這兒,湯昊頓時就忍不住笑了,笑得很是諷刺。

 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聖君賢主啊!

 這減免賦稅,確實是仁政善舉,但是問題在於,你這樣做,真給老百姓帶來益處了嗎?

 這大明王朝官員貪腐的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花樣多、構思巧。

 比如“折色火耗”,就是官府衙役向百姓收銀子時,熔斷碎銀子會有損耗,損耗的這部分由老百姓承擔,損耗多少官府衙役說了算。

 再比如“淋尖踢斛”,就是官府衙役向百姓徵收糧食時,一斛倒滿糧食時衙役會踢一腳,小部分糧食會被震出來,這些踢出來的糧食就不再是百姓的了,而是作為糧食運輸時的損耗,同樣的這部分損失同樣由老百姓承擔。

 說白了,這些都是官員剝削百姓的貪腐手段,老百姓卻成了“冤大頭”。

 還有一個,就是葉摯方才所說的,也是最讓人噁心的手段,那就是地方官員上報災荒,亦或者說“為民請命”!

 從古至今為百姓所敬仰的賢才幹吏,大多都是能在緊要關頭為民請命者。

 在百姓心中,一個官員,只有心中裝著百姓,時時為民請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名聲,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為朝野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