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

 而恰恰正是這溢美之詞,卻成了貪官汙吏貪腐受賄的手段之一。

 方法也很簡單,即地方官員在收完當年的稅賦之後並不急著上繳給朝廷,當朝廷催收的時候,地方官員們就以受災了、民生艱難等等理由向朝廷申請賦稅減免。

 如此一來,他們不但可以為自己博取一個“為民請命”的美名,而且一旦朝廷同意了減免,那麼減免的部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落入自己的口袋。

 甚至於運氣好的時候,遇上了弘治皇帝這樣愛面子的糊塗蛋皇帝,朝廷不但會免了賦稅,還會發放錢糧賑濟,既然自己這些地方父母官為百姓們爭取來了賑濟,那麼地方父母官們和百姓一起分一分賑濟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最後結果就是,弘治皇帝愛民如子的面子也有了,地方官員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可謂是皆大歡喜,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地方上真正受災的百姓,他們該繳納的賦稅分文不少,他們該得到的賑災金卻是直接沒有,又或者說少得可憐!

 弘治皇帝這麼做,反倒是弊大於利!

 百姓如實上繳賦稅,肩上的擔子沒有鬆掉半分。

 朝廷的稅收卻是減少,甚至還要補貼所謂災情!

 這些銀錢最終全都落入了那些貪官汙吏的口袋,讓他們吃了個滿嘴流油,賺了個盆滿缽滿,甚至還博得了一個“為民請命”的美名!

 所謂的仁政善舉,全都成了士紳縉紳撈錢謀利的手段!

 湯昊有些噁心地揉了揉眉頭,對葉贄擺了擺手。

 “不用理會我,你接著說你的。”

 葉贄神情古怪地看了湯昊一眼,然後繼續開口道:“蘇松是財稅重地,所以哪怕沒有錢糧,朝廷也必須要立刻疏浚河道,否則甚至會影響到漕運,整個京師都有可能陷入糧荒!”

 大明王朝施行兩京制度,分南京和北京,北地糧產大多不高,因此每年都要通過大運河轉運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糧食到北京。

 所以,漕運是國朝大計,絕不能出現任何意外。????“工部侍郎徐貫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不能推脫,只能伸手向戶部要錢,但問題是戶部沒有錢糧了啊!”

 “誰不知道疏浚河道這種工程,少說一兩年,多則三五年,哪裡是區區十萬二十萬兩銀子就能打發了的?”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