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第121章 海禁國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內閣表態。

 兵部表態。

 這這次湯昊的舉動,自然不算什麼“私自調兵”!

 事實上,有這小皇帝背書,湯昊還真是不帶怕的!

 哪怕老首輔劉健沒有出手相助,湯昊也多的是手段將此事按下去。

 他真正想要看到的,就是眼下這個局面。

 兵部尚書許進,旗幟鮮明地駁斥李東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你內閣憑什麼過問我兵部事務?

 什麼時候,內閣凌駕於六部之上了啊?

 現在的內閣,其實權勢地位也就那樣,只有兩項權力,票擬之權與草擬詔書。

 而這兩項權力,其實都跟那個“好聖孫”朱瞻基脫不了干係。

 這位永樂大帝的好聖孫,性子上面跟朱棣有些像,英明果決,行事狠辣。

 但是,他畢竟不是朱棣,也未曾如同朱棣那般歷經百戰而定天下,這就導致朱瞻基的性子,是趨於安逸享樂的。

 反正天下承平,漠北的韃靼和瓦剌都被朱棣給打得抱頭鼠竄了,哪裡還敢南下劫掠襲擾,盛世到來了啊!

 所以,朱瞻基全面收縮大明防線,並且“廢置交趾”,將交趾這個國朝負擔直接一腳給踹開了,沉湎於文臣縉紳的歌功頌德之中,沉湎於這虛假的太平盛世之中。

 而且為了減輕自己處理政務的壓力,朱瞻基還進一步抬高了內閣的地位,或者說因為他自身的懈政怠政,給了內閣攫取權力的機會。

 先是將負責抄錄奏疏,勘定古籍的中書科併入內閣,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又在內閣左右設制敕房和誥敕房,將翰林院錄詔的權力劃歸內閣。

 此外,凡有大政,朱瞻基必召內閣學士商議,使得內閣在朝堂當中的地位逐漸攀升。

 而真正使內閣權力定型之人,則是那三楊了!

 朱瞻基一死,幼主嗣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而三楊也因此得以更進一步,成了正統朝堂初年的絕對政治核心,軍國大事皆出自三楊之手。

 這三位赫赫有名的賢相,那可真是文臣縉紳的老祖宗,以內閣之名定票擬之權,攫取了皇帝的部分決策權,還一度完善了內閣的基本制度,將其變成了真正手握實權的中樞之地!

 只是可惜,三楊只是憑藉自身威望,因此他們接連死後,六部便重新拿回了朝政的主導權,內閣票擬權也大大削弱,恢復了以備諮詢的地位,內閣的權勢也重新陷入了低谷當中。

 景泰年間,王文以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自此之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皆承奉意旨,內閣權力暴漲,重新站了起來。

 到成化、弘治之際,文臣縉紳把持朝政,內閣就已經壓制不住了,權柄日益膨脹擴張,隱隱有凌駕於六部之上的趨勢!

 但是問題在於,這也僅僅只是趨勢罷了,內閣現如今的權柄,還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許進這個問題,可謂是殺人誅心!

 你李東陽只是個文淵閣大學士,我許進可是兵部大司馬,什麼時候我辦事還要向你李東陽彙報了?

 自此兵部率先表態,直接將李東陽的老臉狠狠踩在了腳下。

 李東陽被氣得渾身發抖,卻是無法反駁。

 因為內閣這一切規矩制度,那都沒有書面上的定製,三楊秉政時期靠得也是他們自身的權威罷了。

 李東陽現在威望是高,可也遠遠達不到與三楊相提並論的程度!

 而且在他之上,可還有一個內閣首輔劉健,正死死地壓制著他!

 眼瞅著沒人吭聲了,小皇帝這才出來洗地。

 “行了行了。”

 “都散了吧!”

 “李學士,捕風捉影、風聞奏事,這不是伱該做的事情!”

 聽到這話,李東陽後槽牙都快要咬碎了,奈何形勢比人強,他也只能憤然離去。

 等所有人都走後,小皇帝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隨即冷冷地盯著湯昊。

 “野人,朕要一個解釋!”

 解釋?

 什麼解釋?

 自然是私自調兵的解釋!

 兵權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逆鱗所在,小皇帝朱厚照同樣不例外。

 他怎麼都沒有想到,湯昊竟然敢無詔調兵,而且事先連個招呼都不跟他打一聲!

 知道的,清楚你是去收拾那劉大夏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湯昊當真要起兵謀反呢!

 湯昊笑著回答道:“動靜大一點,才好釣魚嘛!”

 “今日許進的表現就很不錯,至少我們看到了他的立場,文臣縉紳也看到了他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