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

 京師,風平浪靜。

 自從兵部大量官員被革職查辦後,朝堂之上再無任何動靜傳出。

 湯昊原本以為,李東陽怎麼說都要支稜一下,要麼上朝死諫為自己的黨羽發聲,要麼攛掇麾下黨羽齊齊上奏。

 可是,他什麼都沒有做。

 所有湖廣鄉黨彷彿瞬間卡殼了一樣,任由都察院追查這些兵部官員的罪證,然後徹底將其罪名坐實。

 簡而言之,這些兵部官員是直接被放棄了。

 李東陽確實是一個聰明人,當他在內閣首輔劉健那裡吃癟,看清了朝堂局勢後,就選擇了隱忍退讓。

 正如湯昊預料的那般,這個老陰比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哪怕是廷議,李東陽也有好幾次沒有露面了,據說是舊疾復發需要調養。

 對此,湯昊和小皇帝很是希望,這老陰比可以自己就死了,省的還需要他們親自動手。

 這一日廷議,主要內容就是兵部涉案官員的處置,以及戶部尚書韓文針對納糧開中弊病提出的解決舉措。

 先是第一條,兵部涉案官員一事。

 這個案子,被張敷華定義為“結黨營私”!

 結黨,自然好理解,畢竟全都是湖廣鄉黨,少數那麼幾個雖然不是湖廣籍官員,那也是交了投名狀主動攀附之徒,沒什麼好說的。

 營私,也好理解了,大家屁股底下都不乾淨,只要隨便一查,輕輕鬆鬆地就能追查到貪腐受賄的罪證。

 哪怕是有些人十分警惕,比如那兩個兵部清吏司郎中,以他們的職權地位,根本不必特意去貪腐受賄,就會有下面的官員將銀子直接往他們懷裡送,罪證嘛就不容易找了。

 而都察院轉變了一下思路,從這些中下層官員入手,嚴刑拷問追查贓款去向,最終就只能指向這兩名郎中大人了,要麼如實招供坦白從寬,要麼拒不認罪抗拒從嚴。

 眼瞅著自家大人都被逐出了朝堂,而另外一位又始終默不吭聲,這兩個清吏司郎中哪裡還不明白,他們這是被放棄了,只能老老實實地招供認罪,然而供詞裡面卻全然沒有提及李東陽、劉大夏和熊繡三人。

 說白了,認罪歸認罪,可小命最重要。

 何天衢等人的下場,他們可是都看在眼裡,沒有人膽敢去挑戰文淵閣大學士的狠辣手段!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他們真個供出了李東陽,那又能怎麼樣呢?

 李東陽只需要一句“攀誣攻訐”,就可以將事情給推得乾乾淨淨,想要藉此將李東陽扳倒,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是以最終的大魚,止步於這兩名清吏司郎中,接下來就是該怎麼治罪的問題了。

 這一次涉案的兵部官員,多達五十六餘人,幾乎將兵部衙署全都給清空了。

 國朝至今,還從未出現過這等一部衙署官員集體因罪被開革的醜聞!

 張敷華是一名經年老臣,他很清楚這件事情的影響到底有多壞,所以並未自作主張給這些貪官汙吏定罪,而是將此事上報拿到廷議上面來講!

 劉健拿著張敷華的奏章,敘述了一遍案情經過,以及都察院調查出的真相實情。

 這一次,沒有一人出言質問或是反駁。

 畢竟,這是張敷華的奏章!

 張敷華何許人也?

 五朝元老!

 南都四君子!

 他這個“君子”之名,與劉大夏的“弘治三君子”不同!

 那什麼“弘治三君子”,是朝野上下的官員士林冠上的美名!

 而張敷華的“君子”之名,來源於江南一帶的百姓,只要提及“張敷華”這個名字,人人稱讚頌揚,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所以,就算有人想要提出質疑,那也得先看看自己什麼身份什麼地位,去質問人家這麼一位碩德老臣!

 看著鴉雀無聲的朝堂,湯昊只是覺得好笑。

 經過他和小皇帝的不懈努力,現在的文臣縉紳,已經被成功割裂開來!

 現如今的文臣縉紳,大致可四方勢力,三位真王!

 第一位真王就是內閣首輔劉健,憑藉內閣首輔與兩朝帝師的身份,牢牢坐著頭把交椅。

 第二位真王自然是天官馬文升,這位五朝元老拖著病體殘軀一直死守吏部,將這權勢最大的機構牢牢掌控在手中!

 第三位真王赫然正是總憲張敷華,同為五朝元老他的資歷威望絲毫不遜色於馬文升,現如今執掌擁有偵緝之權的都察院,成為百官畏懼的第三位朝堂真王,權勢直逼前面兩位。

 至於最後一股勢力,那就是告病休養的老陰比李東陽,以及他苦心經營的湖廣鄉黨了,也是此刻三位真王聯手絞殺的那些倒黴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