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

 眼瞅著沒人開口,湯昊最喜歡做這個惡人。

 “這不很簡單嗎?”

 “國朝自有律令,按照《大明律治罪就是了!”

 “該殺頭的殺頭,該充軍的充軍,該流放的流放,還有什麼好說的?”

 在刑法上,《大明律淵源於《唐律,以笞、杖、徒、流、死為五刑,即所謂正刑,其它如律例內的雜犯、斬、絞、遷徙、充軍、枷號、刺字、論贖、凌遲、梟首、戮屍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為明代所創,總體而言是比較嚴苛的。

 畢竟這《大明律是洪武帝總結歷代法律施行的經驗和教訓制定而成,洪武帝起於草莽,深知民間疾苦,特別強調“治亂世用重典”,嚴刑峻法,以除貪賄。

 只是因為其太嚴苛,加上土木之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自然就開始動心思想要修改,但太祖高皇帝嚴禁嗣君“變亂成法”,所以這些傢伙也是不敢,轉而變通思路,遇到對他們不利的案件出現則發佈詔令或制定條例,輔律而行。

 比如弘治十三年制定《問刑條例二百七十九條,在“遵循祖制”的招牌下,大頒各種條例,因律起例,因例生例,結果條例紛繁,奸吏因緣為欺,以例代律,任意輕重,直接大大降低了這《大明律的實用性。

 官員決獄斷案不再以《大明律為準,而是以這些輔律成例為準,說白了就是全面利好文臣縉紳,這無疑是對太祖高皇帝這番苦心的踐踏。

 最噁心的是,這些文臣縉紳整日還高喊什麼“祖宗成法”,也不知道他們這嘴巴里面的“祖宗”,到底是誰!

 此刻一聽到中山侯湯昊要動用《大明律,在場不少廷臣臉色都開始變了。

 畢竟這五十六人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而是正兒八經通過科舉大考廝殺出來成功步入仕途,又在六部、翰林院等地觀政學習過後這才履任的精英官僚,是不折不扣的文臣縉紳後備軍,哪能就這麼被廢了啊!

 按照以往的處置辦法,大不了就是貶官外放罷了,說不定以後還有重新起復的機會!

 你個天殺的中山侯,一言不合地就要殺了廢了,合著不是武將武官,你就絲毫不心疼是吧?

 此刻就連天官馬文升和內閣首輔劉健也有些猶豫,思考著要不要出手撈這些官員一把。

 但是,還不等他們開口,月臺上面的小皇帝直接發話了。

 “一群貪官汙吏,還留著作甚?”

 “洪武三十年五月,太祖高皇帝重新頒佈《大明律,同時規定廢除其它榜文和禁例,決獄以此為準,並且還嚴令嗣君“變亂成法”!”

 “這《大明律沿用至今,朕怎麼看你們都有些忘了,反倒是喜歡用上一些輔律成例!”

 “怎麼?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就是這麼被你們踐踏的嗎?”

 此話一出,全場寂靜。

 內閣首輔劉健當即跪倒在地,隨即就是天官馬文升和總憲張敷華。

 三位朝堂真王都跪地請罪了,其餘廷臣自然也不敢看著,立刻起身跪倒在地。

 唯獨只有中山侯湯昊坐得好好的,壓根沒有跪地請罪的意思。

 他請個屁的罪,反正跟他沒關係,而且他可是剛剛主張施行《大明律之人,那是對太祖高皇帝的崇敬!

 讚美朱重八同志!

 “一應罪官,按照《大明律論處!”

 “貪腐之徒,從重嚴懲,如此方可震懾百官,潔身自好!”

 “此外,這五十六賊一律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小皇帝的聲音不大,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在場廷臣的腦海裡面,砸得他們眼冒金星,險些昏厥在地!

 什麼?

 革除功名?!

 這怎麼可以啊?

 饒是劉健、馬文升、張敷華這三位朝堂真王,此刻也有些慌了手腳。

 功名是什麼?

 這是讀書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這五十六哪怕被開革官職,但是功名仍在,依舊可以返回家鄉做個富甲一方的士紳老爺。

 而一旦被革除功名,那這五十六人可就是白丁了啊!

 寒窗苦讀了一輩子,到頭來落得個白丁下場,連養家餬口都做不到,他們還怎麼活?

 更為嚴重的是,絕不能開此先河!

 否則小皇帝一旦看誰不爽了,直接罷官去職革除功名,那他們這些人不是要步這五十六人的後塵?

 功名,就是讀書人的底線!

 在場這些廷臣,除了湯昊之外,全都是清一色的讀書人,他們自然無法接受!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開口,沉聲道:“陛下三思,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幾二十載並不容易,一朝革除功名,那也就意味著先前所有的努力與付出全部付諸東流,這……無異於是要了他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