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28章 退讓與妥協!湖廣鄉黨淪為犧牲品!

 罷免一切官職!

 革除一切功名!

 全家流放遼東!

 當聽到這個處置後,曾鑑如遭雷擊!

 流放遼東,這無異於是慢性死亡!

 遼東乃是東北的邊陲之地,被稱為“東北虎竄”,遼東氣候非常寒冷,冬季漫長,夏季短暫,根本無法正常耕種作物,是以遼東地廣人稀,再加上盤踞著大量蒙古、女真等蠻夷,成了國朝流放重犯的去處!

 曾鑑怎麼都沒有想到,小皇帝竟會如此鐵血無情!

 他沒想到眼前年輕尚幼的帝王,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按照常理,自己這等朝堂重臣請辭,做為皇帝應該出言挽留才是,然後曾鑑就可順勢提出要求,請求小皇帝饒恕那五十六人,最不濟有人要保住人家的性命和官身。

 可是這小皇帝不但不予挽留,還要將自己全家流放,這簡直比殺了自己還要難受!

 曾鑑更是沒想到,自己已退為進的一招用錯了地方,小皇帝與先帝爺相比,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事實上,曾鑑曾經多次這麼幹過。

 比如當年先帝爺從諫如流,納諸大臣言召還織造中官。

 這織造中官,即是江寧、蘇州、杭州各地設專局供應宮中織品的皇商,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綵繒之類,以供皇帝及宮廷祭祀頒賞之用,而大明於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

 這些織造太監一放出去之後,就是內廷出了名的斂財工具,大肆斂財貪腐受賄,文臣縉紳對這些太監宦官一直都採取嚴厲的反對態度。

 中官鄧瑢請求再次派遣,先帝爺耳根子太軟竟然又許之,曾鑑等人極言反對,甚至不惜以請辭相逼,先帝爺這才下令減免三分之一。

 說白了,這就是曾鑑的為官之道,只有做出與眾不同的姿態,才能讓自己在皇帝面前加深印象。

 如此一來,這樣自己“錚臣”的形象,可就樹立了起來,憑著這錚臣的形象,無論做什麼事都無往而不利。

 錚臣,這就是最好的招牌,也是文臣縉紳最有利的武器工具!

 然而曾鑑怎麼都沒有想到,他無往不利的形象,到了小皇帝面前,直接就形同無物。

 小皇帝的態度和反應,遠遠超出了正常皇帝的預料。

 若是自己不俯首低頭,盛怒之下的小皇帝,一定會將自己連同自己全家打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是以,曾鑑立刻就慫了,當場選擇磕頭認錯。

 “陛下息怒,臣罪該萬死,請陛下責罰!”

 是的,慫了,不慫也不行!

 他可不想真個牽連到自己的家人,也不想被革除功名,不然這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內閣首輔劉健急忙開口,沉聲道:“陛下,大司空近些日子過度疲憊,所以才會口不擇言,他並無任何藐視君王的意思,國朝不能有“因言獲罪”的先河!”

 “因言獲罪?”小皇帝怒擊反笑,“朕從來不會因言獲罪,朕憤怒之處在於,爾等口口聲聲地說忠君愛國,結果真正到了關乎自身利益的時候,遇到什麼不順心的時候,直接就敢請辭致仕!”

 “朕這個大明皇帝,是爾等臣民君父,爾等都是朕之臣子,難道君父還不能教訓臣子了嗎?”

 “那五十六人罪證確鑿,朕要用《大明律嚴懲,爾等不讓,朕要革除其功名,爾等亦不讓!”

 “現在是更好了,堂堂工部尚書,朝堂正二品大員,直接以請辭致仕相逼迫!”

 “怎麼?你曾鑑想幹就幹,不想幹就撂挑子?還是說你訕君賣直無往不利,以為這一套用在朕的身上也很合適?朕要你這樣的臣子有何用 朝廷憑什麼要給你這種人優待?”

 曾鑑那心思被點破,徹底慌了手腳,直接跪伏在地上,連大氣都不敢出。

 一眾廷臣也是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才好。

 畢竟現在情況已經變了,不再是選擇恢復《大明律,還是選擇坐視皇帝革除功名,而是他娘地因為曾鑑請辭,小皇帝現在非要革除功名不可!

 按照常理而言,一個官員突然請辭致仕,而且沒有任何說得過去的理由,說好聽的就是此人淡泊名利,視功名富貴如糞土,對官場的爾虞我詐感到厭倦,所以選擇堅守本心辭官歸隱,比如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隱士就是此列。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說難聽的一點,這些個官員那就是根本對朝廷給予的官職所承擔的責任不放在心上,這類人就是純粹的不負責任,純粹的自私自利,比之尸位素餐者還要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