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

 朝堂之上。

 爭論還在繼續!

 畢竟文臣縉紳又不是傻子,哪裡不知道事實真相如何。

 你湯昊就算動用武力脅迫這倭國正使足利義維,給你作偽證,給你打擊異己的機會,但是你也不能連自己也當真了啊!

 這他娘地,差不多行了嗷,你湯昊還想幹什麼?

 難不成你還想順勢出兵倭國,給你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是以當小皇帝問及倭國那邊該怎麼處理,興師問罪還是怎麼地,滿朝縉紳全都無一例外地持反對意見。

 “陛下,倭國自永樂年間,便向我大明稱臣納貢,這些年來兩國進行友好通商往來,勘合貿易始終未絕,是以不能再起兵戈!”

 內閣首輔劉健如是說道。

 基於大局考慮,還是勘合貿易更香!

 “皇上,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便將倭國定為“不徵之國”,這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訓,歷朝歷代一直遵守,不能在我朝壞了規矩!”

 天官馬文升如是說道。

 這是搬出了祖訓,打消小皇帝這不實際的念頭。

 “陛下,倭國使團一事真相如何,尚且有待查證!”

 “誠然,足利正使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但也不能全然聽信其一面之詞!”

 “畢竟我朝對倭國內部局勢不明,如若足利氏與大內氏存在齟齬齷齪,那是否可以證明,足利正使的話並不可信呢?”

 總憲張敷華如是說道。

 這是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或者說在陰陽湯昊。

 不要搞事情,真以為大家都是傻子,會聽信這足利義維的一面之詞,就任由伱湯昊出兵倭國?

 事實上,文臣縉紳的基本盤,就是一個穩定的朝堂。

 文臣縉紳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朝局和成熟的政務處理體系,只有大明王朝這個強大的國家機器在正常運轉當中,才會最符合他們的利益需求,才不會帶來什麼變數。

 而戰爭,這無疑是變數的代名詞!

 更何況還是勞民傷財地出海遠征,此事更加不可取!

 三位朝堂真王接連開口,無一例外地全都反對出兵倭國,各自都有著各自的理由,各自也都有著各自的藉口,可謂是義正言辭,慷慨激昂。

 但是這些話落到湯昊耳中,卻是顯得那麼諷刺,那麼刺耳!

 小皇帝也感受到了壓力,畢竟他現在面對的是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這三位實權重臣!

 這一次,三人都沒有站在他這邊,可想而知此事根本就難以施行下去!

 皇帝這雖然是金口,金口一旦開了下面的人就會去辦事。

 但是問題在於,朱厚照不是太祖高皇帝,也不是永樂皇帝,現在的他沒有這般崇高的帝王威望,可以乾綱獨斷,可以口含天憲,可以言出法隨!

 眼下三位朝堂真王不同意,他們麾下的文臣縉紳自然也不會同意,那這事情誰去辦呢?

 你湯昊想要率軍出征,糧草輜重這些後勤物資誰去調度,又從何而來呢?

 沒有糧草輜重,你打個屁的仗啊!

 所以,朱厚照只能將目光投向了湯昊,露出了愛莫能助的神情。

 湯昊環顧四周,最後先將目光看向了內閣首輔劉健。

 “元輔大人,你說兩國邦交,友好通商?”

 “你說這話的時候,可曾考慮過我大明沿海那些飽受倭寇劫掠之苦的子民?”

 “洪武五年,倭寇入侵海鹽、澉浦和福建省的海上各郡,百姓死傷相藉!”

 “洪武十六年,倭寇侵擾浙東地區,殺掠無算!”

 “洪武二十七年,倭寇侵犯金州,掠奪財物,殺擄人口,無惡不作!”

 “……”

 “永樂十五年,倭寇侵擾松門、金鄉、平陽等衛!”

 “永樂十七年,倭寇兩千餘人掠遼東,殺掠甚眾!”

 “……”

 “正統四年,倭寇焚掠台州、寧波和昌國衛!”

 “正統七年,倭寇侵掠浙東,攻陷大嵩千戶所,殺官軍百人,掠男女、糧食、軍器甚多!”

 “……”

 “景泰四年,倭寇以貢物為名,襲擊臨清官兵,劫掠而逃!”

 “成化二年,倭寇侵掠浙東,百姓死傷相藉!”

 “弘治八年,倭寇掠寧波、台州,焚燬官兵廬舍!”

 短短片刻時間,湯昊就一樁樁一件件地歷數倭寇暴行,全都是有史可尋的真實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