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

 “這就是元輔大人口中的友好通商往來?”

 湯昊冷笑道:“自我大明立國至今,這群倭人雜碎就一直從未停止過對沿海地區的劫掠襲擾!”

 “哪怕你劉健不知兵事,哪怕你劉健為大局考量,你也不該說出“友好”這兩個字!”

 “友好?倭寇衝進你家裡,搶走了你家的財物,搶走了你的妻女姐妹回去淫虐,你還要稱讚他們友好?”

 面對湯昊的厲聲指責,劉健好幾次嘴唇蠕動想要反駁,可是最終卻選擇了沉默。

 誠然,他劉健確實是基於大局考慮,繼續保持兩國勘合貿易,這是互利互惠的利國利民之策!

 但是,唯一不利的地方,在於盤踞在沿海地區的那些該死倭寇!

 偏偏倭國本就對大明沒有絲毫恭順之心,之所以朝貢不絕也是為了利益,為了勘合貿易的利潤,所以縱民為匪絲毫不加制止!

 自大明立國至今,倭寇之患就始終存在,朝廷也一直投入錢糧構築備倭防禦體系。

 說不憋屈那是假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攤上倭國這群卑劣蠻夷,只能自認倒黴罷了。

 劉健選擇了沉默,湯昊又將目光看向了下一位朝堂真王,天官馬文升。

 “天官大人,你方才說太祖高皇帝便將倭國定為“不徵之國”,對吧?”

 “對啊!這就是祖訓!”馬文升回答得很是乾脆。

 事實上,這位五朝元老一向硬氣得很,什麼人都不怵,哪怕是面對劉健他也敢罵,更何況是湯昊這個莽夫!

 “誠然,昔年太祖高皇帝下令編纂《皇明祖訓,宣佈將朝鮮、倭國、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臘、暹羅、占城等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但是,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十五不徵之國”並非簡單地“一視同仁”,而是存在著差別。”

 “比如,“十五不徵之國”中有一些國家長期是華夏曆代王朝的藩屬,如真臘、暹羅、占城等國,在隋唐時期便與華夏王朝建立起了朝貢體系,因此太祖高皇帝所劃定的“十五不徵之國”中,除了朝鮮與倭國之外,均為宋、元以來中國的傳統藩屬,既然是附屬國,自然沒有必要征討。”

 “但是,唯獨這朝鮮與倭國,太祖高皇帝一直對其內部統治階級合法性的存疑,朝鮮國是高麗權臣李成桂取代高麗而建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叛行徑,說是亂臣賊子也絲毫不為過,太祖高皇帝更是親口說過,這李成桂得國不正,其陳述的即位理由不可相信,但大明也無意干涉高麗尚未更名內政、對其沒有領土野心,只要李成桂不侵犯邊境、保持穩定,就可以繼續對明朝貢,保持宗藩關係;至於倭國,太祖高皇帝更是對其深惡痛絕,其本身就全是些亂臣賊子,幕府架空天皇執掌大權,而那懷良親王又殺害我大明朝正使,太祖高皇帝因此震怒,甚至親自做了一首《倭扇行,怒罵倭國上下是“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甚至親自說過“異日倭奴必此變”,這才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訓!”

 “因此,所謂“不徵”無非是給出足夠的外交空間,等待其內部爭鬥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考慮外交政策的一種臨時策略而已,朝鮮也好倭國也罷,太祖高皇帝將之列為不徵之國,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聽完湯昊這番論述,馬文升氣得臉色鐵青。

 “湯侯,你這是在罵老夫沒腦子嗎?”

 “本侯當然不敢!”湯昊輕笑道:“天官大人可是德高望重的碩德之臣,本侯怎麼敢對天官大人不敬?”

 “本侯只是在提醒天官大人,不要動不動就扯出什麼祖訓,這所謂的不徵之國,並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更不是爾等用來維護倭國的工具,誰敢這麼用誰就是真正的沒腦子!”

 “太祖高皇帝都恨不得興兵出海滅掉這個卑劣小國了,你們還好意思在這兒叫囂什麼不徵之國,不覺得臉疼嗎?”

 聽見這些譏諷話語,馬文升更是怒不可遏。

 “你說臨時策略就是臨時策略,你湯昊算什麼東西,敢代表太祖高皇帝?”

 “天官大人!”湯昊聲音逐漸變冷,銳利目光直視著馬文升,“本侯給你臉,那你就接著,別給臉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