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為世界性帝國的機會!

 起初,眾人以為許進是為了反駁湯昊出兵。

 可是他們越聽到後面,卻是越覺得不太對勁啊!

 這怎麼好端端地,突然就扯到了水師上面?

 水師糜爛,陛下發火,責問元輔大人。

 元輔大人也火了,陰陽起了皇帝陛下。

 水師為什麼糜爛?

 還不是因為仁宣收縮防線,加上土木之變,朝廷能夠抵禦住北虜那群蠻子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糧多餘的精力去發展水師啊!

 不是大家想看到倭寇日益猖獗,也不是大家想看到沿海百姓被凌辱,問題在於是真的沒辦法了啊!

 北虜才是心腹大患!

 倭寇只是疥癬之疾!

 這種觀念,深入人心,上到大明皇帝,中到滿朝文武,下到百姓士子。

 畢竟,倭寇不可能打到大明京師,但是北虜可以,而且人家還成功來了一遭!

 土木堡之變的慘敗,異族鐵騎包圍京師,這等恥辱性事件,沒有人想要再經歷一次。

 那麼,朝廷資源自然要傾瀉到九邊軍鎮,這是國朝的大政方針!

 此外,在這朝堂之上,還存著一股遍佈六部百司的勢力,名字叫做江南縉紳!

 他們高舉太祖高皇帝的禁海嚴令,他們反對鄭和下西洋,反對一切出海貿易之舉!

 為什麼?

 因為他們也在做著同樣的買賣!

 就比如與倭國的勘合貿易,日商採購的如生絲、藥材、字畫、書籍等中原特產,從什麼地方來的?

 江南士紳!

 江浙一帶是為全國生絲生產中心,蘇州“家杼軸而戶纂組”,織造花羅、素羅、緞、綢數十種,杭州成為各地“大賈不遠千里而求羅、綺、繒、帛者必走浙東”的基地,嘉興“蠶桑組繡之技衣食海內”……

 不然,為什麼湯昊捉拿倭國使團,這些文臣縉紳們會有這般激烈的反應?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啊!

 他湯昊要斷的,可不只是一個人的財路,而是執掌著大明賦稅半壁江山的江山士紳財路!

 更何況,湯昊現在還想要趁機向朝廷索取資源,用以扶持大明水師重新崛起!

 這怎麼可能?

 這怎麼可以呢?

 內閣首輔劉健暗自嘆了口氣,不再開口出言。

 天官馬文升亦是眼裡閃爍著精光,好整以暇地旁觀局勢。

 他們二人看得明白,也看得透徹。

 這位中山侯,的確野心勃勃,可是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動那開海解禁的念頭,甚至連一絲絲想法都不該有,更不應該暴露出來!

 你想扶持水師重新崛起幹什麼?

 水師崛起了,就會出海清剿倭寇,那倭寇清剿光了呢?

 你是不是又想要帶著水師出海遠征,一如當年那鄭和下西洋一樣,直接壟斷海洋貿易的驚天利潤?

 所以啊,這是利益之爭,沒有人會讓步!

 江南士紳不會同意的,更不會允許這個中山侯胡作非為!

 戶部尚書韓文率先出列,朗聲道:“陛下,萬萬不可!”

 “誠然,朝廷於明年恢復納糧開中舊制,的確可以減少九邊軍費開支,但是問題在於,相應地也會讓渡出一部分利益給納糧鹽商,而朝廷也不可能再像納銀開中這般,每年都有大量白銀進賬!”

 “所以事實上是,明年國朝財政收入勢必會減少,哪怕九邊軍費減少,也填補不了這個缺口,此外大明水師糜爛至今,已然不是傾瀉少量資源就可以改變得了的,再者沿海衛所軍士逃亡,那內地衛所軍士就不逃亡了嗎?役佔情況並非京營團營獨有,而是天下衛所的共同現象!”

 “若陛下給予沿海衛所優待,勢必會寒了其餘將士之心,因此臣懇請陛下三思!”

 大司農這番話語,說的是確確實實的大實話。

 納銀開中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迅速地將鹽引變成銀子,可以大幅度提高朝廷的鹽政收入,相當於是損害九邊軍民的利益以肥朝廷!

 現在革納銀開中,恢復納糧開中舊制,相應朝廷的鹽政收入就會大幅度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作為戶部尚書,韓文自然有資格說這個話,拒絕增加新的軍費開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