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為世界性帝國的機會!

 湯昊本想玩一手偷換概念,試探性地讓朝廷優待水師,可是現在看起來,聰明人不止他一個,這滿朝廷臣都是老狐狸,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

 韓文話音剛落,禮部尚書張昇也站了出來。

 “陛下,倭寇的威脅是巨大的,但絕不是致命的,國朝的最大威脅依舊來自蒙古,來自韃靼,來自瓦剌,這是不爭的事實!”

 “若是貿然間又增加一項軍費開支,朝廷財政是否能夠承受不說,既要承擔九邊軍民的軍費,又要承擔這水師將士的軍費,那國朝還用什麼發展民生,國朝還用什麼惠及百姓?”

 “現在的大明,不是洪武年間的大明,亦不是永樂年間的大明,懇請陛下三思啊!”

 大宗伯張昇直接點明瞭主題,北虜是心腹大患,倭寇只是疥癬之疾,沒必要為了倭寇就去花錢養著水師!

 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是直接挑明瞭眼前的局勢。

 大明自土木以後國力衰微,遠遠無法與洪武朝和永樂朝相提並論!

 人家養水師,那是有著足夠國力支撐,你這個小皇帝現在窮得叮噹響,你的子民現在困苦不堪,你還想要花錢養水師?

 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緊接著刑部尚書閔珪、通政使張縉、大理寺卿耿瑛等人齊齊進言上奏,除了三位朝堂真王默不作聲冷眼旁觀外,其餘大九卿聯合所有廷臣,全都一致反對湯昊的提議。

 見此情形,湯昊只是覺得有些悲哀,也有些諷刺。

 大明水師啊,曾經無敵於世,現如今淪落到了這種地步,全都是拜文臣縉紳所賜,而現在他們還要反駁自己,還要阻止自己扶持大明水師重新崛起!

 真是可悲又可笑啊!

 在鄭和的第六次海上遠征中,一支大明水師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

 另一支大明水師分艦隊經所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亞東海岸!

 在馬六甲海峽,斯里蘭卡和蘇門答臘,向大明海上權威的挑戰都被粉碎,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嚮明帝國臣服,中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

 由此,鄭和七下西洋,率領無敵水師,粉碎一切不臣,形成了一個由北印度洋諸貿易要塞,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以及硫球群島所組成的大明海外帝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海洋霸主帝國!

 但是,這偉大的霸業,在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衰落了,從那被歌功頌德的仁宣二宗全面收縮海洋防線開始,大明水師就註定會衰落了,而這鄭和耗費一生締造的海洋霸主帝國,中國海權最為巔峰鼎盛的霸主時代,也就此敲響了喪鐘!

 事實上,大明能夠完成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性壯舉,本身就是一次意外罷了。

 基於華夏曆代王朝的地緣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著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觀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止是大明,歷朝歷代的華夏子民,一直受傳統地理觀“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影響,以致於他們本能地認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國帝王確立的是“中式宗主觀”,也就是說儒家搞出來的那一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更是成了這種觀念的思想輿論依據!

 帝王,即天子,作為天的兒子,受命於天!

 除了領有中土直接統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歸天子統馭和教化,是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爺的兒子了,老天爺還能把好地方給其他人嗎?

 自然不會,所以中土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爺給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蠻荒之地、貧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懷柔遠人”、“尚德抑武”這些思想言論的洗禮之下,導致華夏曆代帝王那都是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們的傳統觀念,“統而不治”、“撫而不治”是他們的常用手段!

 說得直白點,我實力比你強,但我不會暴力強權欺負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伱,讓你主動認我做老大,讓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對我稱臣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