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5章 謝遷!給中山侯套上一層枷鎖!

 文淵閣。

 劉健與謝遷相對而坐。

 元輔大人神情凝重,臉色很是難看。

 便宜行事。

 《史記·蕭相國世家:“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簡單來說,就是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不必請示朝廷,不必請示皇帝!

 比如李唐賢相狄仁傑,聖曆元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女帝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被皇帝臨時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權,允許他自己做主處理一些事務,狄仁傑就成了可以節制整個河北道所有軍民以及官吏的第一人。

 又如大明王朝現如今這些巡撫、總督等地方監察官員,在兼領其他專項事務時也被賦予“便宜從事”的權力,他們甚至有權過問和處理如勸課農桑、勘察災情、興修水利等本應由地方官員處理的事務,而且可以隨時下令捉人拿人,包括布政使這等封疆大吏也不例外。

 此外,像前宋時期川陝宣撫處置司的張浚,他被賦予了極大的“便宜行事”之權,許其在川陝地區享有軍、政、財的一切支配權,自張浚經營川陝以來,陝西軍民受到很大鼓舞,使得金軍主將完顏婁室“所下陝西城邑,輒叛”,不得不請求增兵,前宋抗金頹勢自此逆轉。

 總而言之,這“便宜行事”之權,權勢之大遠超尋常,更是尤在節制地方軍馬權之上!

 但是現在,小皇帝不僅賜給了中山侯湯昊“節制地方軍馬權”,還給了他湯昊“便宜行事之權”,這也就意味著湯昊所到之處,他可以調動當地所有兵馬,可以捉拿當地所有官員!

 這才是劉健真正擔心的地方!

 “木齋,你覺得咱們這位中山侯,到底想幹什麼?”

 類似於王鏊被天官馬文升選定為接班人,劉健同樣選了接班人,就是眼前的東閣大學士謝遷。

 謝遷是成華十一年的狀元,狀元本就前程似錦,謝遷更是將這條路走到了極致,翰林院觀政後便入東宮成為成化太子近臣,後於弘治八年同李東陽一起入內閣參與政務,等到弘治太子出閣時,又加封為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可謂是仕途錦繡青雲直上。

 但難能可貴的是,謝遷即便身居高位,也不像那李東陽一樣,廣交黨羽結黨營私,反而謝遷是一個幹吏,辦事堅持原則,為人光明磊落,簡單說起來就是眼睛裡容不得沙子。

 其實,劉健本不想選謝遷繼任首輔,畢竟他劉健是一個循吏,而謝遷是一個幹吏。

 內閣首輔,就是縉紳領袖,這個位置,需要老成持重,需要多方斡旋,似乎老謀深算的李東陽更加合適。

 奈何經過先前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劉健也算是徹底對李東陽失望了,一個一心只顧著自身利益,枉顧家國天下的利己之人,更加不適合坐上內閣首輔這個位置!

 而且正因為謝遷是一個幹吏,更加迎合皇帝陛下的胃口,畢竟傻子都看得出來,湯昊和小皇帝一門心思地想要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謝遷這個幹吏首輔,或許能與他們這對君臣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聽到劉健的詢問,謝遷頓時臉色一正。

 “元輔,下官以為,中山侯是想趁機釐清沿海衛所的弊政!”

 “先前兵部尚書許進已經指出,沿海衛所糜爛不堪,而中山侯又有意重建水師,那麼他此次打著剿倭的名義出兵,肯定會藉此機會針對這些沿海衛所下手!”

 頓了頓,謝遷突然笑道:“下官以為,此事未嘗不可!”

 “誠如中山侯所言,自我大明立國至今,倭寇之患始終未絕,反倒是因為沿海備倭衛所都司的糜爛,導致倭患日益嚴重!”

 “所以,不如讓湯侯帶兵去肅清一番,該殺的殺,該抓的抓,至少可以讓沿海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

 這個回答,就很謝遷。

 幹吏就是幹吏,只求目的,不論手段。

 尤其謝遷還是個嫉惡如仇的幹吏,對待那些貪腐受賄、剋扣軍餉、奴役軍士的衛所將領,他恨不得自己親自前去,將這些狗東西血洗一遍。

 劉健聽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嗯……

 或許讓謝遷跟自己一起致仕?

 這個選擇是不是更好一些?

 老首輔現在是真的有些心慌,他害怕等自己致仕之後,這謝遷會跟著湯昊和小皇帝,三人組成“嫉惡如仇三人組”,直接把大明給鬧個天翻地覆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