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

 青州府。

 距離登州府並不遠。

 大明山東下轄六府之地,登州府與青州府中間僅隔著一個萊州府。

 湯昊率五千精兵離開登州府後,便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趕往青州府。

 “侯爺,這一路行來,那些衛所卻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湯木催馬上前,滿臉不忿。

 按照常理來說,湯昊可是大明中山侯,此次帶兵離京可是欽差大臣,而且皇帝陛下還賜給了他“便宜行事”和“節制地方軍馬”之權。

 這些個地方衛所的軍官將佐,不管怎麼說,至少都應該主動前來拜見,這是最起碼的尊敬。

 可是他們從登州府一路橫穿萊州府,眼看著馬上就要到青州府境內了,這些該死的狗東西卻連面都沒有露!

 說得直白一點,人家這是根本就沒有把他湯昊放在眼裡!

 湯昊對此可以不在乎,但湯木、常闊海這些下屬卻不能不在乎!

 主辱臣死,沒有這麼欺負人的!

 湯昊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輕笑道:“隨他們去吧!”

 “他們以為自己背後站著那個邊雄,所以才敢這般有恃無恐!”

 “等本侯平定了叛亂,自然找他們一一清算!”

 說實話,原本湯昊殺心還沒這麼重,只是想著突襲備倭都司,揪出那些為了謀利提供貨物與倭寇勾結走私的雜碎,將這些雜碎全部殺誅盡即可,以此警告那些不安分的士紳縉紳。

 但,他沒有想到,這些傢伙會如此陰損下作,如此不擇手段!

 白蓮教叛亂,受苦受難的自然是地方百姓,要麼被叛軍亂軍欺壓劫掠,要麼就被朝廷調遣過來平叛的官兵殺良冒功!

 殺良冒功這種事情,大明王朝這些官兵們那可是出了名的。

 有句俗話說得好,匪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

 “梳”,就是梳頭的梳子。

 土匪強盜搶東西,就像是梳子梳頭一樣,來來回回,翻找幾遍,有價值的東西肯定剩不下,不值錢根本不要,老百姓被搶劫後,勉強還能活下去,一般不會喪心病狂地殺人,只是劫掠財物罷了,小命可以保住。

 “篦”,就是梳頭的篦子。

 也是一種梳頭的工具,齒比梳子要密,能把頭髮中用梳子梳不出來的東西梳出來。

 以前,農村的孩子,頭髮中常常藏著一種寄生蟲——蝨子,吸食人的血液,傳播疾病,用梳子是梳不出來的,只能用篦子,梳出來後,才能一個個的弄死。

 兵來如篦,這些官兵前來剿匪平叛,實際上危害比土匪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是合法化地攤派犒勞費用,沒辦法,百姓想躲也躲不掉,只能被迫出這些苛捐雜稅。

 更有的直接就是摟草打兔子,名義上剿匪,更多時候就是直接縱兵搶掠,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再喪心病狂一些的官兵為了立功受獎,殺害普通百姓,謊報是剿匪有功,即“殺良冒功”,反正朝廷又不知道這些百姓是良民還是亂匪,一刀下去拿了人頭,就都可以拿去換銀子。

 “剃”,指的是剃刀。

 那就是身居高位的官老爺來了,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交不起稅?那好辦,賣房子賣地。

 啥?沒房子沒地?那妻子兒女總有吧,賣了交稅。

 老百姓傾家蕩產,甚至賣兒賣女,都不能完成稅額,就像是被剃了光頭!

 這,就是老百姓的真實寫照,也是湯昊為什麼急著來平叛的真正原因。

 說到底,這場叛亂是那些人所策劃發動,就是為了逼迫他湯昊前來平叛,不再追查備倭都司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為他湯昊而起。

 所以湯昊現在唯有儘可能地迅速撲平這場叛亂,避免讓此事波及到更多無辜百姓。

 “其實這些衛所軍士,你們注意到沒有,一個個瘦弱得都快不成人形了,還怎麼上陣殺敵?”

 衛所軍官沒有露面,但一路走來,湯昊他們還是途經了不少衛所,補充了一些糧草物資。

 所以那些衛所軍士的慘狀,他們自然看在眼裡。

 “說是軍士,其實跟耕田種地的農夫沒什麼區別了。”

 湯木嘆了口氣,道:“身上連盔甲刀槍都沒有,就那麼神情麻木都杵在那裡,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稻草人呢!”

 “衛所早就糜爛了,甚至可以說是爛透了!”

 湯昊目光深邃,殺意滔天。

 “衛所兵制,寓兵於農,沿邊衛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太祖高皇帝的設想是好的,可是他忘記了,任何優良的制度,如果缺少監督,都會走樣,與初心背道而馳。”

 “軍官世代承襲,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底層軍士同樣世代為兵,結果就淪為了這些軍官役使欺壓的苦力勞力,替他們耕種田地,自己卻沒有半分所得,長此以往下去軍隊的田地越來越少,軍隊越來越窮,甚至到了官兵沒有地種,當兵的連飯都吃不上,還怎麼上陣打仗保家衛國?”

 湯木和左一刀都不敢開口,而是選擇了沉默。

 這番言論涉及到了太祖高皇帝,他們自然不敢接茬,聽著就是了。

 “一刀,把這些話記下來,一樣傳回去給陛下看看。”

 左一刀:“……”

 正當這個時候,眾人忽然看見前面有陣陣濃煙冒起。